名師進研究生課堂之十八:新時代中小學教師的核心素養漫談
時間:2017-12-30 00:00:00


孫智明結合自身從事教育事業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個人體會,從中國近現代史生産方式的變化拉開了講座的帷幕,他表示,教育為時代服務,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建立人才庫。新時代的到來,教育更需要基于規範、合理化,在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學校職能不僅要教書育人,更要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中去功利化。
孫智明指出: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憑借的是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為人處事方式,從前一味的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卻忽略了教師的榜樣作用。教師對學生正确的引導,能優化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核心素養的提高主要注重三方面:首先,教師應以師德為立身之基。有信仰才能幹得出事業,當下豐富的社會物質生活常使人迷茫,而人生信仰能指明前進方向,教師有了信仰就能把教育當成事業,而不是簡單的謀生職業。并以張彩青教師守望學校20年等多位優秀教師感人事迹表明,隻有真正的愛學生才能守得住寂寞。其次,教師應以課堂為事業之本。他認為教師應該具有高效掌控課堂的能力。在校園中,真正集中為學生傳輸知識的還是課堂時間,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抓住時間,更要抓住效率,為學生送去知識與技能,而教師需要從教學設計能力、課堂組織能力、師生溝通能力三方面提升自身的職業核心素養,以更優秀的自己組織更優秀的課堂。最後,教師應以寫作為成功之梯,不僅要寫好教案,做教學能手型教師;也要關注論文專著,成為教育研究型教師;更需要樹立堅定的教書育人意識,從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着重課堂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效果,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譚千保認為,當下關注中小學教師核心素養十分有意義,但如何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核心素養更具有意義。他希望在坐學生能結合孫院長自身實際經驗對核心素養進行的诠釋,勤于學習、勤于反思、勤于寫作,思考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成為一名高素質的人民教師。(文/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