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研究生教育

教育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标
     培養具有較系統的教育學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發展動向和研究熱點,掌握教育學的研究方法,能獨立進行科學研究,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畢業後能夠承擔科學研究、高等學校教育學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研究方向簡介
     1 . 教育學原理。本方向以教育領域中的現象及規律為研究對象,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和教育學基本理論為指導,在揭示教育規律的基礎上,闡明教育工作的原則、方法和組織形式等問題,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依據。
     2 . 課程與教學論基礎理論。本方向以課程與教學論的共性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它區别于學科課程與教學研究的特點是,不局限于研究某一學科領域内的課程與教學問題,而是各個學科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問題,從總體上探讨課程與教學的一般規律。
     3 . 比較教育學。本方向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研究當前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經濟、政治、哲學和民族傳統特點的基礎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科學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民族特點和其他的具體條件,取長補短充分發揮教育的最佳作用。
    4 . 高等教育學。本方向以高等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揭示高等教育規律,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操作方法。
    5 . 學科課程與教學論。
     ( 1 )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以學習外語教學基本理論為前提,研究英語教學的曆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揭示英語教學規律,研究現代語言學理論及其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本方向從培養高素質的外語人才出發,研究高校英語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方法選用、教學的組織、教學測試與評估等問題。以語言教學理論為基礎,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途徑,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質量。
    ( 2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用現代教學理論和新的思維方式闡述語文學科的現象及規律,從不同的層面與角度深入把握語文學科内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各種關系,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研究問題的能力。
     ( 3 )數學課程與教學論
      要求系統地掌握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了解與初步應用相關的數學教育技術手段,掌握一門外國語,關注國内外數學課程與教學理論的發展過程和最新動态;在本學科前沿問題的探索中,有積極參與的意識、學術對話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備,身心健康,學生畢業後能夠從事相關領域的數學課程設計、開發與研究,培養能夠從事數學教育的教學人才或教學管理人才。
    ( 4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  
      探索和揭示物理教學過程中的特殊規律及這些規律的内在聯系,并結合現代科學及高科技的發展,研究和探讨物理課程體系的改革及物理教學内容的改革。物理教學論研究内容主要有:物理教學目的、物理教學課程及結構、物理教學内容、模式、方法、手段、評價以及物理學習過程的規律等。
    ( 5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教學論
     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能自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在中等以上學校、機關和企業單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 6 )體育課程與教學論
      培養在現代體育健康教育理念指導下,能夠從事高等體育院系體育教學論的教學及科學研究,能勝任高等、中等學校體育教學與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工作的研究型、應用型、創新型專門人才。
     ( 7 )生物課程與教學論
       培養全面發展的生物教育教學研究人才,要求掌握較寬厚而紮實的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掌握生物教學的特點和規律,把握生物教育的主流和方向;了解各國生物教育的現狀和改革的趨勢,能獨立設計教育改革方案,進行教學試驗,深入理論分析,撰寫科學論文;能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具有一定的寫作和口語能力。
     ( 8 )地理課程與教學論
     培養适應國家和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型、應用型高層次地理科學課程與教學的專門人才。要求掌握系統的地理科學課程與教學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地理科學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實際工作的專門技術水平。
     ( 9 )美術課程與教學論
      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學美術教師及從事其他美術事業的專門人才。培養要求: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學科發展的最新成就;有較強的美術創作能力和鑒賞水平,有較好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懂得教育理論,掌握教學規律和方法。
     ( 10 )音樂課程與教學論
      為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與研究工作搭建了較好的知識結構和工作平台,通過相關專業理論學習與科研實踐,為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以及中小學培養音樂課程與教學專業研究者和研究型的實踐者。
三、學制及學分要求
     1. 學制與學習年限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正常學制3年,包括完成學位論文答辯。碩士論文答辯前應完成規定的學分和各培養環節,達到學校規定的畢業條件。延長學習時間者,須提出申請,經學院簽署意見後報研究生院審批,包括休學時間,最長在校學習年限不超過5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者,經規定的審批程序可提前畢業并獲得學位,但獲得正式學籍後的在校時間不能少于2年。
     2. 學分要求
     本學科碩士生總學分不得少于35學分,其中學位課程不少于24學分。
     論文中期檢查(學術報告)1學分,實踐環節2學分。
四、實踐環節要求
     碩士生培養應重視實踐教育。力求實踐教育貫通課内與課外各種教育活動。在注重課外實踐的同時,要特别注意發揮課堂教學的實踐教育功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通過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處理複雜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踐環節是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内容。實踐環節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含教學實踐、科學研究實踐、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這四個方面。
     1.教學實踐是培養研究生教學能力和促進專業知識發展的重要環節。在學期間,研究生需承擔部分教學工作或擔任助教。
     2.科學研究實踐是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建構專業知識的重要環節。科學研究實踐主要基于“三結合”方式,即與課程研究性學習相結合、與導師承擔科研項目相結合、與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方向相結合。要求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論文兩篇以上(含兩篇,且為CN刊物)。發表學術論文重在 求實創新和質量,不要盲目追求論文數量。
     3.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開拓視野的重要教育内容。社會實踐内容與方式可以靈活多樣。本專業鼓勵研究生在學期間深入各種學校或社會有關部門,開展教育調查或合同式研究,或舉行有關公益性的社會服務活動。
     4.社會調查。教育研究必須知道社會,特别是社會的變遷,從社會的變遷中看出教育意義。社會調查是形成自己研究風格和學術思想的修養,也是教育研究的最基本範式,更是形成個人研究特色的法門。社會調查是綜合性的學術活動,把理論、實踐、方法、目的和教育情懷集中在對社會的調查之中。研究生應該對社會結構進行有目的的調查,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對某一個課題進行調查。
五、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課程學習基本結束以後,以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劃為依據,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現,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的一次綜合考核。其目的是為了考查研究生入學以來的學習、科研情況,及時發現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認真探讨解決的途徑,明确今後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課程學習階段轉入論文寫作階段,強化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監督,保障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在考核過程中,對不能按期完成個人培養計劃、達不到中期考核要求的研究生,按照學校相關規定處理。
六、培養方式
     1.研究生培養方式以課程學習為主,采取導師負責與集體培養相結合。成立導師組,發揮集體培養的作用。培養計劃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後制定,體現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
     2.教學方式以課程教學為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要把握本門學科的前沿知識,又要密切結合教育實際,強調學生教育教學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提倡采用研讨班、專題式、啟發式、探究式及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把課堂講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實踐等有機結合,加大對研究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4.重視和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
     5.有計劃地聘請國内外專家(長期或短期)為研究生授課,創造條件派碩士研究生到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讀部分課程。
七、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成績合格,完成各項必修環節,方可進入學位論文撰寫階段。學位論文是為了培養碩士研究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學位論文可以是科研論文、學術綜述、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與攻讀學位的學科方向一緻,學時應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一般應結合導師的項目選題。選題應具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力求與國家級、省部級基金項目以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開發研究項目接軌。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碩士學位論文工作。
八、正常學制( 3 年)主要管理環節

序号 學位論文工作内容 時間安排 組織與考核專家
1 制定個人培養計劃 第1學期 指導教師
2 開題報告 第3學期 學院統一布置;導師組考核
3 中期考核 第4學期 學院組織
4 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第5學期 學院統一布置;導師組檢查、指導
5 學位論文預答辯和學位論文修改 第6學期 導師;導師組
6 學位論文評審 第6學期 學院;研究生院
7 學位論文答辯 第6學期 學院組織
  九、個人培養計劃
      本學科研究生應在入學後一個月内,在導師及導師組的指導下依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和提交《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工作計劃。學位論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礎、研究計劃和時間安排等,從提交合格的開題報告日期起到論文答辯,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十、課程設置
課程
類别
課程編号 課程名稱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備注
1 2 3 4
學  位  課 (不少于24學分) 公 共 課 G150000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2 36       馬克思
主義學院
必修
G15000002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1 18      
G15000004 綜合英語 3 54       外國語學院 必修
G15000007 英語口語與聽力 2 36       外國語學院 選1門
G15000006 學術寫作與學術交流 2 36      
基礎理論課 X15140101 教育原理 3 54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必修
X15140102 教育研究方法 3 54      
X15140103 教育心理學 2 36      
X15140104 課程與教學論 2 36      
專業主幹課 X15140105 教育名著選讀 2 36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必修
X15140106 教育學學科前沿講座 2 36      
X1514010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2 36      
非學位課程(方向選修課不少于8學分) 教育學原理 X15141101 教育哲學 2 36       2003网站太阳集团 至少
選4門
X15141102 現代教育思潮與流派 2 36      
X15141103 元教育學 2 36      
X15141104 教育政策與法規 2 36      
X15141105 基礎教育改革專題 2 36      
X15141106 德育專題 2 36      
X15141107 中外教育問題史 2 36      
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 X15141201 課程與教學改革論 2 36       2003网站太阳集团
X15141202 課程與教學論流派 2 36      
X15141203 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 2 36      
X15141204 課程與教學評價 2 36      
X15141205 學習策略研究 2 36      
X15141206 教師認知與教師發展 2 36      
 
課程
類别
課程編号 課程名稱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備注
1 2 3 4
非學位課程(方向選修課不少于8學分) 生物課程與教學論 X15141537 生物學課程教學法 2 36       生命科學學院 至少
選4門
X15141538 現代生物學研究進展 2 36      
X15141539 高級生物學 2 36      
X15141540 生态學原理 2 36      
美術課程與教學論 X15141541 中外藝術史 3 54       藝術學院
X15141542 美術理論研究 6 108      
X15141543 繪畫(書法)理論研究與創作 6 108      
X15141544 構圖學研究 2 36      
X15161108 民間美術研究 2 36      
X15141545 書法創作方法 2 36      
音樂課程與教學論 X15141546 音樂教育學 2 36       藝術學院
X15141547 電腦音樂制作 2 36      
X15141548 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 2 36      
X15141549 音樂研究論文寫作指導 2 36      
補修
課程
  中國教育史             2003网站太阳集团 跨學科或同等學力學生補修
  外國教育史             2003网站太阳集团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開題、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研究生作進展報告)
1 按《湖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工作手冊》相關規定執行 2003网站太阳集团
相關學院
 
實踐
環節
實踐形式可選擇教學實踐、研發實踐、管理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兼職及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學術、科技競賽活動等 2 2003网站太阳集团
相關學院
 
學術
活動
學術活動的主要形式包括聽學術報告、專家講座,參加學術會議、參加學校或省級研究生論壇報告會、研讨等   須參加學術活動10次以上,其中本人主講報告至少一次 2003网站太阳集团
相關學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