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現代教育技術》MOOC建設的台前幕後
時間:2020-04-22 16:35:00
《現代教育技術》是教師教育專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2019-2020第二學期共有17級數學、音樂、英語和18級曆史、漢教、文學、思政等7個本科專業,900多名學生開設本課程,課程由學院教育信息技術學系的張進良、李慧迎、林盾、張偉平、張克敏、蔣玲玲等老師共同開設,由該系原系主任楊世偉副教授擔任課程的責任教師,與教師團隊一起協商,共同組織課程的具體設計與教學實施。
2018年5月,《現代教育技術》經過申報被立項成為校級精品開放在線課程,從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課程團隊對原教材(現代教育技術,湘潭大學出版社,2012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後,于2019年8月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版教材,在編寫新版教材時,團隊注意到了文字教材與MOOC建設的配合,并正式開始設計與建設MOOC課程。
MOOC教學設計
考慮到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差異性,教學團隊在本次MOOC建設過程中,對課程的教學進行了重新的設計。
首先,利用知識地圖等工具,對課程的知識體系進行了再次重構,使課程的知識體系形成了“局部碎片化結合整體單元化、知識點的組織體現出線性化”的特點,具體來說,就是打破傳統的以一節課或者一章節為單位的知識點在網絡課程中進一步被細化,形成了一個一個小的知識點。為了保證每個知識點的完整性,還對教材中部分内容的先後順序進行了改變,這也是知識點碎片化和細化的一個重要工作。
其次,在知識體系微分化的基礎上,教學團隊集體協商,進行進一步的教學進程設計,完成了教學進程的小步子化設計。為适應碎片化學習時代的學習形式,教學團隊以一個小知識點為基礎進行教學微單元設計,并且在每一個微視頻課結束後,使學習者能夠在學習完一個小知識點後,能夠通過測試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以督促他們及時進行複習與鞏固。
經過細分,本次MOOC教學中教學團隊共将課程細分成了64個小的知識點,每一個小知識點錄成一個微視頻課,而一系列的微視頻課又能夠通過一個又一個的任務單形成一個較有邏輯體系的整體。
MOOC視頻制作
視頻學習是MOOC學習的主要形式,所以MOOC中的微教學視頻質量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為了保證學習的有效性,MOOC中視頻的設計與制作也成為了本次網絡課程開發的重中之重,教學團隊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首先,對教學PPT進行重新修改與完善。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在老師的講解下觀看大屏幕上的教學課件,而網絡化學習過程中,學生基本上都是在小屏幕的手機或平闆電腦上觀看課件,兩者有着非常大的區别,為了适應這樣的學習情境,教學團隊将原來的教學課件進行了全部的重新修改,保證每頁幻燈片上不超過6行文本,并多用圖片等視覺元素美化頁面,避免因幻燈片上的信息過載,或頁面視覺效果不佳,而使學習者學習興趣下降。
其次,教學團隊在錄制視頻時注意了一些小的細節變化,在整個課程的視頻中,授課教師的服飾、錄制時的身體姿勢、肢體語言、錄制現場的前景和背景等方面都在不斷變化,以避免學習者出現視覺與審美疲勞,而降低學習的注意力。在整個視頻教學錄制中,沒有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室錄制形式,而是較多地采用家居環境進行錄制,教師大多數時候是坐下來、正對鏡頭,即使部分視頻中教師站着講課,也是采用的近景這樣的景别正對鏡頭進行講授。這種與學習者坐在家裡書房學習極為相同的場景,往往能夠使學習者産生很強的親切感,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在和他聊天而不是在教育他。
再次,在教學視頻的後期編輯上,教學團隊也做了一些處理,包括教師出鏡率、教學語言處理、背景音樂處理等方面。在這次MOOC視頻後期處理時,基本上采用了教師出鏡率在30%左右的模式,與單純的錄屏模式相比,這樣的視頻可以讓學習者覺得老師就在身邊,他是在和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在和冰冷的電腦屏幕在進行學習。在教學語言處理方面,教學團隊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事先寫好講話稿,或通過反複排練使自己對所講授的内容非常熟悉,然後再開始進行分開錄音和錄像;二是保證語言有足夠的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分鐘300漢字左右,這樣的速度可以使學生覺得老師講課有激情,從而有效地調動他們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三是在後期編輯時将老師可能出現的停頓、口頭語等剪除掉,使教學視頻中的語言顯得更加連貫,同時還有效地縮短了教學視頻的長度。
《現代教育技術》MOOC建設中,共完成了64個教學視頻和4個微課視頻的制作,由于教學團隊在制作視頻時做了紮實的前期準備工作,學生對教學視頻整體效果反映比較好。當然,這都得益于整個團隊在時間與精力上的大量付出,從修改PPT開始算起,到視頻最後被導出為成品,再上傳到MOOC平台并完成作業的設計,基本上每制作2個教學視頻(傳統課堂一節課)需要花費6小時左右。
防疫期間的課程實施
2020年2月23日,教學團隊完成了對原來MOOC課程框架的最後修改,上傳了相關的學習資源,并在當日由各班的任課老師發出了本學期的第一張學習任務單,從24日開始正式進行本學期的公共課線上教學。受疫情影響,學生們都沒有拿到教材,所以教學團隊将教材的電子稿轉變成PDF,全部傳到了MOOC中,供學生下載觀看,同時還上傳了教師講課的PPT文稿,也可以下載觀看。
開課之前,在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主任張進良博士的主持下,召開了全系第一次網絡化的教學工作會議,受系主任委托,本課程的負責人楊世偉老師在會議上和老師們交流後,統一了課程的網絡化教學進程。
在随後的學習周裡,各任課教師會在開課前的一天時間裡,在各自的班級群裡發出簽到,并同時發出第二天的學習任務單,一方面提醒學生按時學習,另一方面讓他們明确學習任務和學習進程安排,以防止他們在網絡化學習中迷航。
在一個班學習結束的當日,任課老師會及時查看學習情況,分析學生作業的正确率、錯題的原因等,并及時通過各種途徑與各自的學習班級進行聯系,及時給予學習反饋。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現代教育技術》MOOC課程的點擊量由本學期開課前的1萬左右達到了70多萬,這一方面得益于廣大修課同學積極主動地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另一方面也要感謝教師團隊中全體同事們的大力支持。
(文/楊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