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結合,确保在線教學質量——記張進良老師戰“疫”期間的“在線教學”
時間:2020-04-20 17:16:00
張進良老師自2015年以來,帶領團隊開發微課程,參加首屆湖南省微課大賽,主持2015年度湖南省信息化教學應用項目“《現代教育技術》微課課程”,開發了50餘個微課,内容囊括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所有重點内容。在西北師範大學讀博士期間,帶領師弟師妹開發了30餘個新型信息技術的功能與作用微課,這些研究工作,為後續在線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回校工作後,将研究成果轉化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現代教育技術》等課程的教學資源,成功運用于本科教學。
圖1 在湖南省微課網上發布的《現代教育技術》微課
圖2在西北師大讀博期間領銜開發的信息技術發展及其功能系列微課
積極探索,将混合教學落在實處
從2019年上半學期開始,張進良老師積極探索利用學習通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五門課中開展混合教學實踐,借鑒《禮記·中庸》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經典語句,将課堂教學用劃分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五個教學環節,巧妙利用學習通中的搶答、選人、主題讨論等功能開展教學互動,積極培養學生利用手機開展學習的習慣,并采用小組學習、PBL等多樣化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學習體驗,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學期下來,張老師的付出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學生紛紛點贊張老師的混合教學。
沉着應對,将在線教學做到極緻
正是有了前期的研究積澱和在線教學的實踐探索,張老師對本次疫情防控期間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在線教學可謂胸有成竹。在在線教學之初,張老師根據本次在線教學的師校分離、生校分離、師生分離和生生分離的極端分離教學實情,合理選擇教學工具,利用QQ、釘釘、學習通構建虛拟學習空間,在課前展開學習需求網絡調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确定學習内容、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在學校自主學習中心快速部署在線課程資源,構建“直播教學+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三位一體全流程在線教學模式,并且利用自主學習學習中心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動态監測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并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從整體上優化學生的在線學習行為,做到了在線教學的“有料”、“有溫度”、“有意義”。
圖3 張老師QQ直播教學的瞬間
圖4 課程讨論界面
圖5 PBL學習界面
“有料”:結合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增加了大數據、增強現實、5G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的微課資源,并設置“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百态”、“人工智能技術對學校教育變革”等大讨論,優質的微課資源和獨特的讨論主題為疫情在線教學配齊了“料”。
“有溫度”:在戰“疫”期間,為了保持師生之間的親切感,張老師定期利用QQ課堂和釘釘群開展直播教學,提升學生在線學習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确保在線教學的教學質量。
“有意義”:對于2019級教育學專業本科生而言,在線學習體驗是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張老師巧妙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體驗多種在線學習方式,促進“線下學習”與“線上學習”的無縫銜接,使學生從在線學習初期的焦慮、迷惘和不安中迅速走出來,快速适應在線學習。
正如一位學生這樣說:“張老師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這門課程非常實用,課程内容确實實用、學習活動非常有趣,讓我明白信息技術的發展确實對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響,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積極性。
(文/葉求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