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心理健康

論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的志願機制

湖南科技大學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劉柯 資威 彭林 李穎 遊戀

指導教師:王偉清

2003网站太阳集团  湖南湘潭411201

 

摘  要:我國目前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品行發展方面出現了嚴重危機,并已發展成為僅僅依靠政府力量也很難解決的社會問題。雖然有關的優秀研究成果很多,但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必須充分利用高校的資源優勢,構建以“一切為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更加陽光,思想更加健康”為宗旨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理論研究與實踐表明,這種機制非常可行,而且對留守兒童及其家庭、社會、政府、中小學、高校及其大學生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具有面向全國推廣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高校

中圖分類号:        文獻标識碼:        文章編号

*基金項目: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湖南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處、共青團湖南省委學校部三部門聯合設立的2010年湖南省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者行動”,編号:10061。

 

1 問題的提出

随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持續大規模的進行。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農民工外出打工,卻無力解決孩子進城就讀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隻能将孩子留在農村,由長輩或其他人照看,最終形成了父母雙方或一方與孩子兩地分隔的局面,由此産生了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1]在這支規模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中,因為家庭教育和父母親情的相對缺失,學校管理的失控與教育的失誤,很多孩子心理健康和品行發展方面出現了嚴重危機[2]并已經成為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的焦點。為此,學術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碩果累累。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優秀研究成果往往隻能停留在書齋裡,而不能有效地澤被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其中問題的關鍵在于缺乏一種用科學理論方法武裝起來的旨在呵護留守兒童心靈的工作機制。問題是,由于我國是一個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要建立和運行針對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機制,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鑒于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品行發展問題,高校教育與心理類專業有明顯的專業優勢和大量的專業學生資源,因此,如果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高校的這種學科專業與人才資源優勢,構建以“一切為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更加陽光,思想更加健康”為宗旨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必将有力地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品行發展方面問題的解決。本文結合王偉清老師指導下的多次實踐,對這一志願機制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2 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及其構建

何謂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何為心靈呵護?心靈與心理是一對近義詞,依據《現代漢語詞典》,心靈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而心理是指①人的頭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如感覺、知覺、思維、情緒等;②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動。[3]依筆者的理解,它們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區别,心靈不隻是強調心理方面,還強調一個人的思想與靈魂,顯然兩者不可完全相互取代。呵護是指愛護,保護。[4]由于不少農村留守兒童不隻是心理方面出現了問題,思想品德方面也在不斷受到侵蝕,嚴重者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一些地區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40%以上[5],因此心靈呵護比單純的心理呵護更為重要。所謂心靈呵護,是指對呵護對象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以減輕或避免其心理遭受傷害和思想遭受侵蝕,從而促使其心理陽光、思想健康,即健康他們的心靈。而機制是泛指一個系統中,各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和功能,在社會科學中可以理解為機構和制度。[6]據此,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是由志願機構和相應的制度組成的,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以減輕或避免其心理遭受傷害和思想遭受侵蝕,從而提高其心靈健康水平的志願工作機制。該志願機制的宗旨是,“一切為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更加陽光,思想更加健康”。

該志願機制的機構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其一是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其二是志願指導與培訓部。其中,前者是由掌握了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并具有兒童心靈呵護能力的青年志願者組成的社團組織。志願團下設組織宣傳部、對外聯絡部、心理團訓部、文藝活動部、信息技術部等部門。這些青年志願者來源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層次的學生。研究生主要是教育類與心理類專業的學生,本科生主要是大三、大四的師範生,其中中堅力量是應用心理學、教育學和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志願團中的技術骨幹是那些獲得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學生。而後者則主要是由能對前者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的,高校心理學、教育學專業的專家和農村基礎教育的有關專家,以及多次參加了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活動的優秀志願者等組成的。指導老師相對固定,其他培訓專家在培訓時酌情聘請。該志願機制的制度是确保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發揮其應有作用的一系列制度,如:志願者選拔制度、考核制度、培訓制度、保密制度、工作總結制度、檔案制度、經費審批與使用制度等等。

該志願機制裡的志願機構和志願制度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其中,志願機構必須在制度的約束和保障下才能實現它的功能目标,沒有制度的約束和保障,志願機構的運行就沒有規矩,其功能目标的實現就沒有保障;而制度是針對某一具體機構的制度,離開了具體機構的制度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從上述分析可知,這種志願機制可以從機構和制度兩個方面來構建。如果某省(區)要構建這種志願機制,則可以通過共青團省(區)委号召有關高校團委來進行。如果團中央号召或者要求有關高校團委構建這種志願機制,那麼,全國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就能建立起來。值得一提的是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不同于學校内部的社團,它必須面向社會,應該被納入政府監管的範圍,因此必須到省(區)的民政部門注冊,取得合法性。同時,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也會因注冊合法而能提高其社會認可度。從機構和制度層面上來看,構建這種志願機制是非常容易的,而難點在于志願者隊伍的組建是否可行。

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組建志願者隊伍并不難。衆所周知,青年大學生,朝氣蓬勃,充滿激情,充滿愛心,積極向上,熱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從亞運會、奧運會到世博會,從特殊學校、福利院到地震災區,等等,到處都有青年志願者的身影,各院校、各院系的學生會青年志願團每次招新,報名者都是非常踴躍。農村留守兒童也是大學生關注的焦點,很多大學生本身就有留守兒童的經曆和感受,因此,大學生非常樂意為留守兒童獻愛心,隻是不知道應該做點什麼和如何去做,因為缺乏組織和指導。

我們大學生很想參加社會實踐,特别是參加能結合專業的學以緻用的社會實踐。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來了解社會,提高我們的社會适應能力。通過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行動,我們更能了解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增強我們的專業責任感,增長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因此,要從我們教育類、心裡類專業學生中招募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者,那将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局面。事實上,我院三次招募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者,同學們報名都非常踴躍,唯恐自己沒被選中。總之,在有師範專業的高校,組建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者隊伍并非難事。

至于志願指導培訓者隊伍的組建也不難。因為,其一,高校社團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本身就說明了高校社團指導老師的數量和水平是可觀的;其二,有師範專業的高校必有研究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的教師,很多學校還有專門研究農村留守兒童的專家學者,請他們作一些講座來培訓志願者應該不難;其三,指導和培訓志願者的人選還可以是參加過多次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活動的優秀志願者,他們也都是優質的教育人力資源,因為他們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教訓,有很強的心靈呵護能力。

 

3 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運行

3.1 行的基本模式

該志願機制運行的基本模式是在學校團委和上級有關部門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下,認真聽取老師的指導,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平時積極加強志願團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加強志願者的教育培訓以提高其素質和技能;根據志願者的專業學習情況和農村教育單位的實際需求,按照學校團委和上級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合理制定工作計劃;采用集中形式和分散形式相結合,當面呵護與遠程呵護相結合的方式,适時開展志願活動;努力發現留守兒童中客觀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及時采取呵護措施,遇到難題,及時通報,調動包括老師、家長在内的各種資源,進行集體攻關;每次活動都要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提高志願者的呵護能力和志願團的工作效能。

3.2 的主要形式

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心靈呵護,有很多種呵護形式,各種呵護形式都有各自的特點,機制運行時可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根據留守兒童的集中與否,可以分為集中呵護形式和分散呵護形式。集中呵護形式往往要借助于留守兒童的班主任老師,在他們的幫助下把留守兒童集中起來呵護活動,如團體訓練等。分散呵護形式主要是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具有私密性特點,有利于保護兒童自尊和隐私。例如,寒暑假志願者回到各自的家鄉,深入當地農村留守兒童家中,對留守兒童進行心靈呵護,這就是典型的分散呵護形式。

根據志願者與留守兒童的空間距離,可以分為當面呵護形式與遠程呵護形式。當面呵護形式就是要與留守兒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其優點在于可以從談話内容、語氣、情緒、表情、行為舉止等方面,近距離的直接觀察了解留守兒童的各種信息,便于發現問題和及時處理。遠程呵護形式往往需要借助現代通訊技術,因此,根據通訊方式的不同,遠程呵護還可分為電話呵護、短信呵護、QQ呵護、網站呵護等幾種呵護方式,遠程呵護是在當面呵護取得留守兒童的信任以後,通過互留聯系方式才能開展的後續呵護方式,具有超越時空的特點,是對當面呵護非常及時有效的補充。

3.3 志願活的主要流程

首先,與對方學校取得聯系,了解需要呵護的留守兒童規模、心理問題的表現與程度,協商志願活動的具體内容、時間安排與接待等諸多事宜,從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中物色人選,組建規模适當、結構合理、針對性強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隊,并進行動員與培訓,同時做好出發前的各種準備。

其次,對方學校安排領導、老師與志願者座談會,通過座談,獲取對方學校留守兒童的很多重要信息,如哪個年級班級有哪些留守兒童存在哪些令人擔憂的表現?

再次,在對方學校安排下,志願者與留守兒童見面交流。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及時了解他們心理狀況與問題,初步篩選出需要重點呵護的對象名單。同時,也為更好的研究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心理現狀,為解決其心理、行為困惑提供相關依據,獲取第一手資料。

第四,通過開展團體素質拓展訓練,給參與者獎贈各種文具禮品,來拉近志願者與農村留守兒童的距離,并在活動中仔細觀察他們,特别是那些初步篩選出來的對象,以便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通過“滾雪球”、“優點大轟炸”、“同舟共濟”等心理學團隊遊戲,讓留守兒童們明白團隊合作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程度,對于以後在人際交往中,走出自閉的狹小圈子有良好的改進作用,也有利于培養他們觀察能力、探究能力。

第五,針對重點呵護對象,調查他們的老師和同學,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有關信息。同時深入留守兒童特别是重點呵護對象的監護人家裡進行家訪,在家訪過程中再次的了解到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其各種行為表現。

第六,結合前述所獲信息,對重點呵護對象進行交流,開展一對一的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合理宣洩”與“有效疏導”相結合的方法,以緩解其心理壓力,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其中尤其注意促膝談心、靜心傾聽,疏通阻塞的心理認知,穩定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分析消極行為的根源、形成過程、行為本質和特點,教會他們消除不良行為的方法,培養他們自我領悟、自我認識、自我矯治、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促進不良行為的糾正和消除,從而幫助其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其心靈變得更加陽光,更加健康。

第七,開展義務支教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義務的教學輔導,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狀況制定相應的輔導計劃,幫助其提高學習成績,解決其學習外的各種困惑。

第八,與留守兒童特别是重點呵護對象互留聯系方式,為遠程呵護創造條件。

3.4 程中的問題與對

機制的運行,活動的開展,通常都應認真考慮并妥善解決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很可能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正常運行的突出問題是:①必要的活動經費是否有保障,②對方的支持配合是否願提供,③兒童的排斥心理是否能化解,④我方的呵護措施是否夠專業。這幾個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解決的。

首先,關于必要的活動經費問題。雖然志願者不計工資報酬,他們的行動是義務的,但必要的開支總是會發生的,如,交通費、通訊費、印刷費等,因此,必要的活動經費必須有保障,否則寸步難行。解決經費問題的措施有很多:其一,通過申請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來獲得資助。例如,2010年我院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者行動”被列為我省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獲得了6000元的資助。其二,通過企業贊助。很多企業願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隻要有合适的贊助對象和理由,他們是願意提供贊助的,很多希望小學就是企業贊助修建起來的。借鑒目前高校各院系學生會中通常設立對外聯絡部負責拉贊助,可以在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裡設立對外聯絡部負責拉贊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經費的短缺問題。其三,可在其他經費裡開支一部分,如學生的實習見習經費、學生管理經費、學生黨費團費的返回經費、教育碩士基礎教育研究與實踐基地建設費等。與此同時,要嚴格财經紀律,厲行節約,當用則用,不當用的則堅決不用。總之,要開源節流,制度約束,可以确保經費的保障量。

其次,關于對方的支持配合問題。這裡的“對方”主要是指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小學的領導老師,取得他們的支持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掌握了所轄區域的留守兒童的分布情況和中小學校的布局情況,而且對所轄區域的中小學具有行政影響能力。如果能夠取得他們的支持配合,那麼,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不需要再下到農村進行調查研究,即可直接前往留守兒童最為密集、最需要呵護的地區和學校,而中小學因受到他們的行政影響而容易提供支持與配合。

而中小學的領導老師則掌握了在校的留守兒童的很多具體信息,而且對這些留守兒童具有教育影響能力。如果能夠取得他們的支持配合,那麼,志願團可以直接獲得很多所需要的信息,如家庭情況、學習成績、在校表現、性格特點等,此外,學校可以安排志願團與留守兒童集體見面的機會,這樣可以為團體測試、團體訓練和素質拓展提供條件,同時可以結合學校提供的信息與集體見面中獲取的信息來分清留守兒童心理狀況的輕重緩急,并進行合理的安排和針對性的呵護,從而可以提高志願團的工作效率。

對方的支持配合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他們對志願團行為價值的理解與認識。然而,由于不同的個體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水平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有很大差異,特别是一些農村基礎教育研究者到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農村中小學進行調查研究,給他們留下 “你們是為了你們自己的研究需要而給我們添麻煩”的印象,因而,在沒有人脈關系的教育單位,有時會沒有支持配合的積極性。因此,必須端正他們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認識。為此,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強與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小學的交流溝通,讓他們認識到,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的行動雖然不可避免地給他們帶來一些麻煩,但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不是為了志願團自己,而都是為了留守兒童的心靈健康,志願團的行動有益他們的學生,也有益于他們的工作。總之,要陳述利弊,用心溝通,可以調動對方的積極性。

再次,關于兒童的排斥心理問題。在湖南雙峰華國中小學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活動中,我們的确發現個别兒童起初對志願者确有不同程度的排斥表現,使得工作不能順利進行。其實這種排斥往往是這個兒童給人的一種排斥感覺,而不是真正的排斥,他的内心不是真正在排斥你,而是他人際交往困難的一種表現,這種留守兒童恰恰是最需要我們重點呵護的對象。例如,我們在雙峰華國接觸到某小學一年級女生劉某,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她和其他三個姐妹一起由爺爺奶奶撫養,是典型的留守兒童,我們發現她極不願意與人交流,試圖與她溝通時,她低頭不說話,也不搖頭,沒有任何反應。她的老師告訴我們,她極其内向,平時不與同學玩,有時稍微碰一下她,她就會哭。她的同學介紹說,她特别愛哭,又悶氣不說話,同學們都不愛和她玩。我們分析認為,劉某主要是出現人際交往障礙,表現為緘默和退縮行為,由于自小缺少父母的關心,與父母溝通少,導緻交往困難。我們給予這孩子更多的關注和積極的引導,耐心地交流,不斷地給予表揚和鼓勵,慢慢地我們之間的距離在縮短,開始願意和我們親近了。這就說明,要平易近人,耐心鼓勵,可以确保兒童的接納度。

第四,關于呵護措施的專業性問題。呵護措施是否夠專業直接關系到呵護的效果,還影響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小學對呵護活動支持的積極性及其支持的程度,影響呵護活動開展的順利程度,還影響到志願者所在高校的聲譽,因此必須确保呵護的專業性。為此,其一,在志願者選拔方面嚴格把關,要将心理陽光、品行端正、認真負責、耐心細緻、樂于奉獻、善于溝通、熱情友善、充滿愛心、專業知識紮實、專業技能較強的優秀學生吸納到志願團,鼓勵更多的學生去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其二,在隊伍組建方面,注意專業結構的合理性,特别強調應用心理學、教育學和小學教育三個專業在隊伍中的主體地位,結合不同的呵護對象選擇不同結構的呵護團隊;此外,還要注意新老志願者的搭配,切忌全是沒有呵護經曆的新手。其三,在業務能力方面,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和有多次呵護經曆的優秀志願者對志願團進行培訓;同時指導教師要精心指導,從志願者的選拔、隊伍的組建、活動方案的設計、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活動結束的總結等等各個方面都要給予認真有效的指導。顯然,要精建隊伍,培訓指導,可以确保呵護的專業性。

雖然這一機制也需要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檢驗、修正和完善,然而,實踐證明,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是可行的、有效的。事實上,2010年8月以來,在王偉清老師的指導下,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隊三次來到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青樹坪鎮、荷葉鎮山區等留守兒童密集區,深入留守兒童監護人家裡和所在學校,在調查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狀況的同時,對他們進行了心靈呵護。該活動産生了很好的影響,受到廣大師生和監護人、家長的普遍歡迎,他們渴望我們志願者們能經常去,特别是華國中學代表她及其屬下的幾所小學與我們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議。同時,我們的幾次志願活動已經得到了共青團湖南省委、我校黨委宣傳部與學校團委、雙峰縣團委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普遍歡迎和大力支持,我們活動取得的成果也引起了他們的特别關注和高度贊賞。因此,筆者深信,這一機制一旦建立,并在全國推廣,必将産生重大的積極意義。

 

4 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意義

4.1 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了傾訴的對象、知心的朋友、學習的榜樣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這些心靈呵護志願者既不是他們的同學,也不是他們的家長或受托監護人,更不是他們的老師,和志願者傾訴,他們有一種安全感,有些不願或不敢與同學、家長或受托監護人、老師說的話,可以和志願者說,而不用擔心會帶來什麼不良後果,因此,可以說,志願者是他們理想的傾訴對象。例如,我們在雙峰荷葉鎮的一個山村,一個寄居在外公家裡的留守兒童,抱怨外公外婆對他舅舅的兒子比對他好些。這種抱怨顯然不會對他外公外婆說,甚至也不會對他爸爸媽媽說,事實上他也沒有對别人說,除了我們志願者。農村留守兒童與志願者見面和交往次數多了,他們在心理上得到了安全,得到了釋放,得到了慰藉,他們很容易把志願者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由于志願者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出來的優秀的大學生,其中還有不少研究生,他們充滿陽光,充滿活力,充滿愛心,充滿親和力,他們與留守兒童相比,知識層次差距大,農村留守兒童這樣近距離接觸的大學生本來就很少,因而,很容易把這些優秀的志願者當初自己的楷模,受到正向激勵。

4.2 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心靈健康水平

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建立與運行,志願者将會經常深入農村留守兒童密集區開展心靈呵護志願活動。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檔案,按照前述志願活動的主要流程并采取各種專業措施,随時了解并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動态,能及時發現問題兒童及其問題之所在,通過當面呵護和遠程呵護,很大程度上能及時地予以解決。通過當農村留守兒童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進一步綠化傾訴通道,通過榜樣正向激勵作用,促其改正缺點,發揚優點,勤奮好學,追求上進;通過向留守兒童傳授有關心理衛生及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識,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增強留守兒童自我心理抵抗能力,不斷提高其心靈健康水平。

4.3有利于解決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增進家庭幸福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有出息是父母最大的期望,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本來,絕大多數農民工之所以背井離鄉外出務工,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讓孩子能有條件上好學,讀好書,日後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後都事與願違,結果是“掙了票子誤了孩子”。[7]因此,留守在老家的孩子成了農民工最大的後顧之憂。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呵志願機制的建立和推廣,顯然有利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和品行的健康發展,那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增進其家庭的幸福。

4.4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社會和諧、國家振興

教育公平本身就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8]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教育公平首先必須保證每個人都能接受基本的“保底教育”,[9]其次,必須更多地關注弱勢群體的教育,并不斷地改善弱勢群體的教育狀況,設法消除環境中的各種不利因素,以保障弱勢群體對公共教育資源的平等享有權[10]。留守兒童在農村的受教育狀況不僅不能與城市的同齡人相比,而且與農村的同齡人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别,甚至不能享受到真正的“保底教育”,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在現階段已經成為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11]孩子不隻是父母的希望,更是國家民族的未來。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未來人口的素質和國家民族的興衰,怎樣把留守兒童調教好是農村家庭幸福的關鍵,是構建和諧社會、振興國家民族的客觀需要。留守兒童心靈狀況令人揪心已是不争的事實,目前農村留守少年犯罪率正在逐漸上升,已經成為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12],這就是很好的明證。如果無視留守兒童的權益,我們将迎來情感殘缺、社會和家庭責任冷漠甚至充滿反社會傾向的一代。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公平問題、心理問題與品行發展問題,客觀現狀的調查和理論上的探讨是很重要,但也是遠遠不夠的。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避免留守兒童發展成為違法犯罪分子,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的重要舉措。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創建、運行與推廣,必将非常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國家振興。

4.5 有利于提高志願者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争力

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建立與運行,必将有大批的志願者,深入農村留守兒童密集區。他們必須走家串戶,吃幹糧、睡地鋪,冒酷暑,戰嚴寒,每次志願活動都要經曆很多困難,這樣可以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的能力,磨練他們的意志和毅力。一旦深入到農村留守兒童之中并與之廣泛而深入的接觸,他們就會認識和體會到農村留守兒童堪憂的現狀,這種現狀很容易喚起他們應當“以己之所學,救人于水火”的社會責任意識,這又可以陶冶他們親社會、獻愛心的道德情操。志願者需要通過開展各種團隊素質拓展等各種活動,以便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提供心理健康輔導。這就要求志願者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良好的洞察能力、過硬的心理咨詢服務技能、強烈的工作責任感以及關心愛護兒童的優良品德。同時,他們很可能也會碰到一些非常棘手、束手無策的問題,這又會促使他們反思自己之所學還存在哪些不足,進而促使他們帶着問題去學、去探究,這樣又會增長他們的專業知識,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他們的專業技能、心靈呵護能力、探究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他們能夠提早關注社會、了解社會現實,增強他們的社會适應能力。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建立,無疑給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和良好的鍛煉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志願者呵護了農村留守兒童心靈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正所謂“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又成了志願者在激烈的就業競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籌碼。如今的中小學生,無論來源于農村還是城市,或此或彼,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慮、困惑、煩悶,甚至嚴重的心理問題,總是需要有人對他們進行心靈呵護,因此,有過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經曆的,特别是有比較豐富的呵護經驗的志願者在其畢業就業時必将受到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中小學的普遍親睐。顯而易見,這一志願機制,确實有利于提高志願者的就業競争力。

4.6 有利于提高中小學的心靈呵護能力

有比較豐富的呵護經驗的志願者畢業後,進入各中小學工作,給所去學校帶去了呵護留守兒童心靈的思想、理念、方法和模式,并通過他的言行共同影響着他的同事們,如同星星之火可以逐漸産生燎原之勢,這樣就能增強所去學校,尤其是遠離高校的農村中小學自身的心靈呵護能力,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開展。

4.7 有利于開發高校資源,減輕政府壓力

如前所述,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各界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面對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各級政府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事實上,要解決規模巨大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另一方面,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高校卻有很多資源有待開發和利用,如專業學科資源、師生人材資源,還有那些目前仍停留在書齋裡而未能有效地惠及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優秀研究成果等,這些資源的閑置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廣泛建立與運行,就為高校這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利用高校專業學生資源組建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利用高校教師資源指導和培訓志願者,用廣大學者的優秀理論研究成果來武裝志願者,這樣志願者的心靈呵護能力必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他們就能通過各種呵護形式有效地呵護農村留守兒童的心靈,提高兒童的心靈健康水平,從而大大減輕政府的壓力。

4.8 有利于促進高校師範專業課程改革

志願者要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靈呵護,加強對志願者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涉及到培訓課程問題,如何配置培訓課程來培養呵護者的兒童心靈呵護能力應該成為師範專業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事實上,不隻是農村留守兒童需要心靈呵護,很多其他兒童包括城市兒童也需要心靈呵護。顯而易見,較高專業水準的心靈呵護能力,不隻是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者必須具有,也不隻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職教師必須具有,中小學其他教師更應該具有,隻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巨大的保護傘來呵護每一個兒童的心靈。然而,目前高校的師範專業所配置的有關課程往往還隻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還不能滿足培養較高專業水準的心靈呵護能力的要求。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廣泛建立與運行,必将有利于促進高校師範專業的課程改革。

4.9 有利于促進高校學生德育實踐基地建設,實現互利雙赢

黨和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非常重視大學生的德育工作,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湖南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處、共青團湖南省委學校部等三部門聯合設立湖南省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我院王偉清老師指導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者行動”就是我省2010年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之一。這一項目在雙峰縣華國中學的實施,因是志願行動,故并沒有讓該校本身付出什麼代價,相反還給該校帶來了好處,如減輕了該校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也降低了該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的難度,而且可以給該校創建工作特色、擴大積極影響找到了突破口,等等,因而,該校的領導、教師們主動提出希望和我院進行長期合作,華國中學願意作為我院的德育實踐基地,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個例子充分說明,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有利于促進高校學生德育實踐基地建設,成就互利雙赢願望。

4.10 有利于促進教育碩士農村基礎教育研究與實踐基地建設

有全日制教育碩士的高校都面臨着基礎教育研究與實踐基地的建設問題,基礎教育研究與實踐基地建設是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的基礎工程。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的建立與運行,可以讓很多經過培訓合格的全日制教育碩士成為志願者,深入到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活動基地,除了參加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活動以外,還可以積極開展農村基礎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特别是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事實上,農村中小學同樣是經濟人,如果高校能給他們帶來好處又不帶來他們難以接受的麻煩,還是很樂意和高校合作開展基礎教育研究,成就互利雙赢願望。對于農村中小學來說,合作研究能給他們帶來課題、成果、獲獎機會和教師職稱的升遷等很多利益;而對于高校來說,在一所中小學進行兩個基地的捆綁建設是教育資源高效利用的重要舉措。顯而易見,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有利于促進教育碩士農村基礎教育研究與實踐基地的建設。

5 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有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品行發展方面出現了嚴重危機。雖然很多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碩果累累,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廣大學者的優秀研究成果往往隻能停留在書齋裡,而不能有效地澤被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為此,必須開發各種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高校的資源優勢,在教育類、心裡類專業的在校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中選拔志願者,組建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團,接受比較專業的教育培訓和指導,并在相應的制度約束下,深入農村留守兒童密集區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心靈呵護志願活動,即構建以“一切為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更加陽光,思想更加健康”為宗旨的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機制。理論研究與實踐表明,這種機制非常可行,而且對留守兒童及其家庭、社會、政府、中小學、高校及其大學生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具有面向全國推廣的實用價值。

随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随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還将繼續大規模的進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内,農村留守兒童的隊伍不僅不會縮小,而且還将進一步擴大,農村留守兒童還将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普遍存在又須亟待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要解決這個異常艱巨的社會問題,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必須有,而且也必将有更多的高校來研究與構建這種機制,投身于農村留守兒童心靈呵護志願活動中去,共同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那麼,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心靈狀況必将得到極大的改善。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oul-care Volunteer Mechanism toward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Soul-care volunteer team from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iu ke, Zi Wei, Peng Lin, Li ying, You lian

Faculty Adviser: WANG Wei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Province, 411201

 

Abstract:At current rural area a deep crisis ex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and moral behavior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relative research findings, however, they do not perfectly play their role. So we should,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university resource, construct soul-care volunteer mechanism with “all for the brighter sunshine in the heart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healthier thinking in their mind” as our tene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real practice both prove that such mechanism is not only feasible and positive towards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y, society, school and college, etc., but also practically deserving of nation-wide popularization.

Keyword:Left-behind;children; Soul-care; Volunteer mechanism;University;

 



[1]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節選)[J].全國婦聯,2008(06):35

[2]範先佐.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的調查分析及政策建議[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8(6):11-17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1513.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547.

[5]範先佐.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的調查分析及政策建議[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6):11-17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440,628.

 [7]範先佐.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的調查分析及政策建議[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6):12

[8]範先佐.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的調查分析及政策建議[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6):12

       [9]彭  榕.論教育公平視野下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J].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8(6):128

      [10]王嘉毅,呂曉娟.教育公平視野中的農村學校布局調整[J].甘肅社會科學,2007(6):85-88

      [11]彭  榕.論教育公平視野下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J].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8(6):128

[12]李志宏.捅傷同學,留守少年逃上山,被抓後以為隻要賠錢就能“了難”[N].潇湘晨報2010-11-21(A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