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自己的學習
時間:2014-12-16 00:00:00

大學學習單憑勤奮和刻苦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隻有掌握了學習規律,相應地制定出學習的規劃和計劃,才能有計劃地逐步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标。斯曾說過:沒有規劃的學習簡直是荒唐的。可見嚴密的學習規劃是完成學習任務的保證。首先要根據學校的教學人綱,從個人的實際出發,根據總目标的要求,從戰略角度制定出基本規劃。如設想在大學自己要達到的目标,達到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學完哪些科目,培養哪幾種能力等。大學新生制定整體計劃是困難的,最好請教本專業的老師和求教高年級同學。先制定好一年級的整體計劃,經過一年的實踐,待熟悉了大學的特點之後,再完善四年的整體規劃。其次要制定階段性具體計劃,如一個學期、一個月或一周的安排,這種計劃主要是根據入學後自己學習情況,适應程度,主要是學習的重點、學習時間的分配、學習方法如何調整、選擇和使用什麼教科書和參考書等。這種計劃要遵照符合實際、切實可行、不斷總結、适當調整的原則。
2.要講究讀書的方法和藝術
大學學習不光是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如何發揮自學的能力,在有限的時間裡去充實自己,選擇與學業及自己的興趣有關的書籍來讀是最好的辦法。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培根也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又一代。”學會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選取自己必讀之書,就需要有讀書的藝術。首先是确定讀什麼書,其次對确定要讀的書進行分類,一般來講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浏覽性質,第二是通讀,第三是精讀。正如"知識就是力量"的提出者培根所說:“有些書可供一賞,有些書可以吞下,不多的幾部書應當咀嚼消化。浏覽可粗,通讀要快,精讀要精。這樣就能在較短的時間裡讀很多書,既廣泛地了解最新科學文化信息,又能深入研究重要理論知識,這是一種較好的讀書方法。”讀書時還要做到如下兩點:一是讀思結合,讀書要深入思考,不能浮光掠影,不求甚解。二是讀書不唯書,不讀死書,這樣才能學到真知。
3.做時間的主人,充分利用時間
大學期間,除了上課、睡覺和集體活動之外,其餘的時間機動性很大,科學的安排好時間對成就學業是很重要的。吳晗在《學習集》中說:"掌握所有空閑的時間加以妥善利用,一天即使學習一小時,一年就積累365小時,積零為整,時間就被征服了。想成事業,必須珍惜時間。首先,要安排好每日的作息時間表,哪段時間做什麼,安排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和用腦習慣,在腦子最好用時于什麼,腦子疲備時安排幹什麼,做到既調整腦子休息,又能搞一些其他的諸如文體活動等。一旦安排好時間表,就要嚴格執行,切忌拖拉和随意改變,養成今日事今日做的習慣,千萬不要等明日。我生待明日,萬事成磋砣。其次,要珍惜零星時間,大學生活越豐富多采,時間切割得就越細,零星時間越多。華羅庚曾說:“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英國數學家科爾,1903年因攻克一道200年無人攻破的數學難題而轟動世界,而他是用了近三年的星期天來完成的。
4.完善知識結構,注意能力培養
所謂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既有精深的專門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具有事業發展實際需要的最合理、最優化的知識體系。李政道博士說:“我是學物理的,不過我不專看物理書,還喜歡看雜七雜八的書。我認為,在年輕的時候,雜七雜八的書多看一些,頭腦就能比較靈活。”大學生建立知識結構,一定要防止知識面過窄的單打一偏向。當然,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一個複雜長期的過程,必須注意如下原則:
①整體性原則,即專博相濟,一專多通,廣采百家為我所用。
②層次性原則,即合理知識結構的建立,必須從低到高,在縱向聯系中,劃分基礎層次、中間層次和最高層次,沒有基礎層次較高層次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沒有高層次,則顯示不出水平。因此任何層次都不 能忽視。
③比例性,即各種知識在顧全大局時,數量和質量之間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則應根據培養目标來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識結構的組成就不一樣。
④動态性原則,即所追求的知識結構決不應當處于僵化狀态,而須是能夠不斷進行自我調節的動态結構。這是為适應科技發展知識更新、研究探索新的課題和領域、職業和工作變動等因素的需要,不然跟不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步伐。
大學生要培養的能力範圍很廣,主要包括自學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查閱資料、選擇參考書的能力,創造能力等等。總之這些能力都是為将來在事業上奮飛作準備。正如愛因斯但所說:“高等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具備會思考,探索問題的本領。人們解決世上的所有問題是用大腦的思維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書本。”總之,凡是将來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認真地去培養。
校心健網址:http/xlzx.hn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