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日常管理

心理健康之歸屬感

 《心理學大詞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産生的态度體驗”。一般的普通心理學課程中還認為:“情緒和情感都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态度體驗,隻是情緒更傾向于個體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體驗,而情感則更傾向于社會需求欲望上的态度體驗”。

歸屬感是一種情緒,也是一種情感。歸屬感有指個人自己感覺被别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的意思;美國着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隻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才有可能“自我實現”。當然這是較深層次的理解。

對于我來說,歸屬感是心裡覺得安全、踏實,使我願意繼續呆在這個空間的這麼一種感情。每個階段我們會面對不同的生活環境、生活空間,由此,歸屬感也在不斷調整、不斷改變的。

曾在不同陌生的環境、不同的空間走過、逛過,或許過程中沒感覺怎麼樣,甚至是覺得很新鮮、很新奇,但是當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就有一種“這才是我呆的地方”的感覺,這就是歸屬感吧。一個環境空間從陌生到熟悉,從孤身一人到有朋友相伴左右,這都是歸屬感産生的條件。

有人說,那當在一個地呆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對它沒有歸屬感,那該怎麼繼續呢?其實遇到一個問題,無非就是兩個選擇:是繼續堅持,看看是不是漸漸的有歸屬感産生;還是果斷地轉換,到另一個環境開始生活。當然每個選擇都有一定的考量,應該視實際情況來做決定。但無論是哪個選擇,隻要你做出了,就會看到有路可以前行。

總之,不論是在哪兒,歸屬感很是重要。總覺得最牢固的充滿歸屬感的地方是家:跟所愛的人在熟悉的環境。在家裡面,即使也偶有争吵、冷戰,但仍有包容、理解的情緒充溢;仍有各種愛的情感萦繞;仍是内心最溫暖、最有安全感、最踏實的地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