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生工作» 日常管理

相伴一生



 
    我們學校附近住着一對老夫妻,是從遙遠的東北來到這裡的。老人有六個兒子,和他們一起回來兩個。他們蓋起兩間低矮的磚房子,在裡面開了一個小小的雜貨店,賣些鉛筆、本子、零食之類的東西。他們的住所很狹小,可是他們總是樂呵呵的,待人很和藹。每天在上課前,或在放學後,那小小的房子裡就擠滿了孩子們,“李爺爺”、“李奶奶”地叫個不停,就象一群小麻雀。他們從不着急,慢慢應付這些讒嘴的小家夥們,臉上總是抹不去的微笑。

    他們的生活是忙碌的。李爺爺在房前一塊空地上種了一棵高大的柳樹用來遮蔭,他每天就在這棵樹下給鄉鄰們補車帶。他的活很實在,全村的自行車、電動車、三輪車,車帶破了,都要他來修補。他家房前的空地上,總是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車子。李爺爺一邊不慌不忙地做着手裡的活計,一邊和路過的街坊鄰居熱情地搭讪着,人們心中習慣了他的存在,沒事的話,總是坐下來和他聊天,其樂融融。

    李奶奶也有自己的活要幹,她在房子旁邊圈起一塊空地,裡面養了一群羊,還有雞、鴨、鵝,每天她伺候老伴吃過飯,就舉着鞭子,去田野邊、溝壑旁、河坡上去放養。每天都能聽到她高亢、爽朗的吆喝聲。放羊回來的時候,還要捎回滿筐鮮嫩的青草,留着羊兒晚上吃。羊兒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都很肥壯。老人看到誰家地裡有丢棄的蔬菜,如南瓜、西胡、無心的白菜等,就自己撿回家裡,成堆整齊地碼放起來,一點點剁碎了,摻些雜糧喂那些雞鴨,每年都能吃到新鮮的蛋,還要腌制很多來賣呢,大家都搶着來買這美味的蛋。

    他們來到這裡,沒有土地。我們村邊就是京杭大運河,河底很久沒有水了。兩個老人就到那裡去開墾荒地,種上自己喜歡的糧食,辛勤地勞作。每到農家秋收的時候,他家也總是有沉甸甸的收獲,也和别人一樣忙碌,共享豐收的喜悅。

    李奶奶總是和李爺爺交流思想,李爺爺也總是很願意和老伴說說笑笑。他們總給人一種平和的家庭氛圍,讓人羨慕。老人在閑暇無事的時候,也會和鄰居摸牌玩兩把,可總是不忘記生活中的要幹的活計,從沒有因為玩而拌嘴。

    李奶奶是個熱情、開朗的老人。每年到“六一”,學校組織開聯歡會,老人總是忍不住要到台上唱幾句,有時唱歌,有時唱戲,引來孩子們的片片掌聲。我們村每年到年底的時候,老年秧歌隊就要排演了。李奶奶總是興高采烈地參加,場場不拉。每到春節、正月十五演出時,看到她穿上紅色的演出服,後面綴上長長的發辮,化上濃裝,帶勁地扭起大秧歌時,誰也想不到她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呢。

    他們身無分文地來到這裡,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他們赢得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老人的兒子早已蓋起了高大的瓦房,開起了工廠,幹起了事業,有了自己的兒女,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仰慕。他們一家快樂地生活着,依然重複着每日的勞作,猶如古老的鐘表敲擊出的聲響。每個白天和黑夜,就那樣平凡而充實地度過着。也許,生活的基調就是黑與白的交替。黑會遮掩一切,讓人們松弛、休息疲憊的大腦;白會包容一切,讓人們緊張、忙碌,試着分析、解釋一切。在黑中,我們陷于停頓,在白中,我們分解出七彩。我們不能因為一種顔色的絢麗,就舍棄其他的顔色。其實,一切道理,所有玄機,都蘊涵在這簡單的黑與白中,豐富而又深遠。

    他們是那樣普通,在大街上你找不出他們。可是,就是這樣一群簡單生活的人,相伴相依,付出辛勤的汗水,創造着美麗的奇迹,維持着平凡的人世。就像他們,相伴一生,真好,相伴一生,是我最大的渴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