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驚蟄始
時間:2018-03-15 00:00:00

冰雪逐漸消融了,田野上的綠意還是星星點點。
春風裹挾着塵土拂在詩人臉上,他穿過田壟,望向那些把腰深深彎下去勞作的農民。一陣悶悶的雷聲從天空深處滾落下來,環顧四周,野花、樹木、禾苗……一切綠色仿佛都以可見的速度充盈起來,于是一千多年前的韋應物,默默地在心中記下兩個句子:“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在中國人的傳統裡,春天被賦予了一切美好的意義,而驚蟄就是春天的高潮。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是仲春時節的先聲。到了這個節氣,春回大地,冬眠的動物被溫暖的大地驚醒,它的到來也意味着一年耕作的開始。
它是那個沒有鐘表年代所特有的詩意。
在兒時熟記的二十四節氣歌裡,驚蟄的名字多少有點怪異而突兀。“春雨驚春清谷天”,清明、春分、谷雨、芒種,這一串溫和的節氣裡,突然冒出驚蟄兩個字,好像一聲春雷,驚醒沉睡一冬的萬物。
而對于大多數離開鄉野、住進水泥森林的現代人來說,春天的模樣已經越來越模糊。在嚴冬和盛夏之間,春的輪廓不再清晰,幾乎所有能夠标識這個季節的元素都從我們身邊消失了
淅淅瀝瀝的春雨,遙遠的雷聲,抽出嫩芽的垂柳,松軟的泥土,解凍的河流,這些景象,在我們上班上學的沿途,在我們樓下的小區,通常都無法看到。
而現代技術,也使我們不必在特定時期品嘗當季的蔬果,在春天裡,吃西瓜煮玉米,都不是什麼難事。都市的春天,更像是一個乏味的過渡。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坐在樓宇裡孩子背起這些詩句,已經無法想象落紅滿地的情形,更無法理解古人對于春天逝去的無盡感懷。“怎麼感覺剛脫掉羽絨服,天氣就熱起來了?”身邊常常出現這樣的感慨,讓人忍不住想起童年的那首兒歌:春天在哪裡?
(http://xlzx.hn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