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龍促學風,推動我院師生交流常規化”
時間:2022-03-06 11:00:00 作者:包尚飛
3月4日上午9:30,由教育學系張曉報老師組織的學術沙龍在二辦410如期舉行。據了解,張老師的學術沙龍一般每兩周一次,這是本學期第一次活動。本次學術沙龍由3名分别來自教育學、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和5名教育學專業本科生參與。在第一個環節,由李佰珊同學以問題的形式,對《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的主要内容進行了介紹,期間大家就書中的有關内容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在沙龍的第二個環節,同學們針對考研問題進行了交流,張老師和研究生也在過程中對在場的考研同學進行了複試的指導。
據了解,張老師組織學術沙龍源于其在湖南大學和廈門大學的求學經曆:“2009年,我考上湖南大學的研究生,當時餘小波老師周末就定期組織我們召開學術沙龍,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課堂以外師生進行制度化學術交流的方式。2011年到廈門大學讀博後,學術沙龍氛圍更為濃厚,潘懋元先生、邬大光教授、王洪才教授等一批老師都在組織,周末成為了我們享受學術盛宴的時刻,而讀博幾年的參與也讓我受益良多。”
對于為什麼要組織學術沙龍,張老師分享了他的初心:“2014年來到湖南科技大學工作後,特别是2016年評上碩士生導師以後,我想借助于一定的方式來創造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而且這個平台是相對常規化、制度化的,逐漸形成一個傳統。這時我就想到了讀研和讀博期間的學術沙龍,同時我也想延續這種傳統。”據統計,僅2021學年度,張老師就組織開展了21次學術沙龍。
“學術沙龍實現的,實際上是師生共同的成長,比如這次沙龍李佰珊的分享和引發的讨論就讓我意識到,比較教育研究并不容易,我們既要了解其他國家怎麼做,更要了解其為什麼這麼做以及為什麼能夠做到,後者可能更具指導性意義。”張曉報老師分享到。
對于學術沙龍,張老師堅持平等、開放的原則。在活動中,他努力扮演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而在參與主體方面,無論是否是自己指導的、本科生還是研究生、本院還是外院、本校還是外校,張老師都持歡迎的态度。沙龍的形式最初選擇線下,後來為了使在職的研究生也能夠參與進來,張老師開始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做法。而在主題的選擇上,張老師也主張開放、多樣,争取讓每個同學都有話可說。為了調節氣氛,張老師每次還自費買一些水果和點心:“沙龍中大家邊吃邊聊,就像茶話會一樣,心态上可能會輕松一點,學術本身也應該是快樂的事情。”
18教育學三班顔冬晴同學感慨道:“每每走出那間辦公室,我都感覺自己離所謂的‘讀書人’更近了一步。我們常常會因為讨論激烈而忘記時間的流逝,也會因為某位同學看問題的新視角而不禁贊歎,并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而不禁想多讀書充實自己。”
據悉,随着近幾年我院本科生導師制的全面施行,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參與到多種形式的學術研讨活動之中。我院黨委副書記劉婕也曾多次在教師大會上為張曉報老師的作法點贊。她表示,我們要大力支持“以沙龍促學風”形式的師生交流活動,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不僅能夠讓更多的同學置身其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推動我院學子在科研和創新能力上的提升,還能為學生在心理輔導和生涯規劃等方面獲得更為專業指導提供新的渠道。
文/包尚飛
圖/莊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