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術動态

走近語文名師 走近“語文好課堂”

   

    9月27日,湘潭市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語文好課堂”研讨活動在湘潭電機子弟中學召開。活動由湘潭市語文名師工作室負責人龍振輝老師組織,來自湘鋼一中、湘潭電機子弟中學和湘潭名師工作室的多位優秀一線語文教師,湖南科技大學李學博士及16級學科教學(語文方向)教育碩士參加了此次研讨會。

    本次研讨會由李芳、霍奇豔、龍振輝分别作專題報告。李芳老師的報告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以春天和女人之間關系的獨特視角探讨封建社會女性的命運。以“開春—尋春—踏春—悟春—議春—迎春”六個闆塊梳理課文,闡述祥林嫂人生四個毀滅性打擊:失夫、被賣改嫁、失子、逝世均發生于春天,得出祥林嫂的悲劇命運與春天息息相關,但是她卻沒有享受到如春天般美好生活的結論。再回顧幾千年封建女子的命運,從林黛玉、劉蘭芝和《氓》中女主三人的不幸命運中總結出無論是大家閨秀、小家碧玉、亦或平民女子,在封建社會裡女子的命運注定是悲慘的,是與春天應有的幸福無緣的,進而論證了“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的主觀點。

    霍奇豔老師帶來“銜泥帶得落花歸——我的作文教學困惑與探索”報告,以2016年湘潭市中考作文題為例分析了學生寫作現狀和教師寫作教學現狀,闡明了作文教學的三大困惑,即:學生不想寫、沒得寫和不會寫。然後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一一探讨解決這三大困惑的辦法。
龍振輝老師結合自己的任教經曆分享了微課課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論述了語文教學的四層思路。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句名言在《詩經》和曹操《短歌行》中教學為例,诠釋語文教學應遵從“出處,本意;引用,新義;賞析,美感;拓展,人才”四層思路,接着以《故都的秋》為例對四層思路進行深入探究。針對學生難以把握作者情感和文章結構的問題,龍振輝老師巧妙地将白居易的《憶江南》與郁達夫《故都的秋》進行對比分析,認為兩篇佳作雖文體不同,但寫作策略和情感卻是相似的,均是由總起抒情、具體描述、總結三部分構成。因此,可以将《憶江南》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故都的秋》教學中,如此便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湘潭電機子弟中學黨委書記康錦舟作全面細緻地點評,同時對與會的語文老師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教育碩士走入課堂,與名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是我校深化教育碩士培養計劃,推動教學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提高學生教學素質和技能的重要途徑。通過此次研讨會,教育碩士對中學生學情、語文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和教學環節有了初步了解,吸取了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明确了教育理想,同時堅定了語文教育信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