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舉辦“立德樹人與教科書”熱點論壇
時間:2019-11-12 08:50:00 來源:http://news.hnust.cn/xyyw/118476.htm
11月11日,我校舉辦的“立德樹人與教科書”熱點論壇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308學術報告廳舉行。首都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國家教材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石鷗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學、教育部浙江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正偉教授,聊城大學副校長趙長林教授,湖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辛繼湘教授,湘潭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湘潭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楚紅輝,我校紀委書記劉宇文教授、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專業領域負責人李學教授,以及湖南師範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出席。
第一階段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李海萍教授主持,校紀委書記劉宇文教授緻歡迎辭。
劉宇文教授首先代表學校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專家們一直以來給予我校教育學科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并簡要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科書工作,國家教材委員會及其專家委員會、教育部教材局、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相繼成立,決策、實施、研究“三位一體”工作格局正式形成,我國教材建設工作已步入一個新的曆史階段。為深入總結教科書編寫與使用經驗、推進新時代教科書研究,我校積極響應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教材建設的新趨勢和新要求,舉辦“立德樹人與教科書”熱點論壇。他期待各位專家能為我校教師教育和教育學科的特色發展診斷把脈,為我校如何進一步對接、服務區域基礎教育提供指導和支持。
第二階段由李海萍教授主持,劉正偉教授、趙長林教授、李學教授分别作主旨報告。
劉正偉教授以“再造共和國民:新學制對美國綜合性課程的引進、改造與實踐”為題,圍繞新學制的醞釀與形成、發揮平民教育之精神、美國中學課程的改革、新學制對美國課程的借鑒與改造、行政效率與專業效率之對弈、課程觀念的回歸等六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他指出,課程改造的目标須根據民族經驗與社會需要而定,對課程概念的重構重在如何體現其民族經驗。
趙長林教授以“新中國70年我國中小學教材理論研究:回顧與前瞻”為題,從新中國中小學教材理論研究的依據、1949-1989年教材理論實踐性探索、1989-2019年教材理論體系的形成等方面對新中國70年的教材理論進行了梳理,并對新時代教材理論體系的創新發展進行了展望。他強調,教材建設和理論研究的基本經驗,帶有鮮明的中國方案特色,需要教材理論工作者深度凝練,在傳承中創新。
李學教授以“新中國前十年語文教科書中的國家形象修辭”為題,從國家形象何以成為研究問題、語文教科書中的國家形象内容、教科書塑造國家形象的思考等三個方面進行了重點論述。他認為,新時代的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語文教科書應以更加豐富、有效的修辭方式為青少年一代建構起豐富、多維、正向的國家形象。
第三階段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書記李炳煌教授主持,石鷗教授、楚紅輝高級教師、辛繼湘教授分别作主旨報告。
石鷗教授以“教科書研究40年發展與展望”為題,對40年來的教科書研究進行了總體回顧,具體以時間為軸,借助實證研究方法,通過搜集相關期刊論文、出版專著、立項課題及相關作者等方面的資料,從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等方面厘清了教科書研究40年的變遷曆程及特點,并提出了期待與展望。他指出,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教科書,就會有什麼樣的年輕一代,就會有什麼樣的國家和未來。
楚紅輝高級教師以“高中語文教科書思想性的實然與應然”為題,結合其自身教育實踐系統分析了當下高中教科書的構成及其依據,對教科書與學生的關系進行了闡釋。他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立德樹人。
辛繼湘教授以“教科書研究的文化邏輯”為題,從教科書本體研究、教科書曆史研究、教科書比較研究三個維度對教科書研究的文化邏輯進行了闡述。她認為,文化邏輯制約着教科書研究的理路與方法,規範着對教科書文化的理解與把握。
第四階段由教育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險峰教授主持,石鷗教授對論壇進行總結性發言。
石鷗教授表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教科書是一種極其特殊的文本,是國家意志、文化傳統和學科發展水平的體現,是實現培養目标的基本手段。教科書雖小,但它是大學問、大政策、大啟蒙。他指出,目前的教科書研究開始呈現出自己獨特的本體論傾向,教科書研究獨有的跨學科特征日漸顯現,具有中國特色、顯示中國氣派、以中國話語說中國智慧的教科書學正在向我們走來。
本次論壇内容豐富、視野開闊,與會專家與師生互動頻繁,論壇期間知識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方法的切磋給在場師生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和學術大餐,師生們紛紛表示很受教育、深受啟發。
(文/楊匆匆、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