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術動态

我院舉辦新時代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論壇

10月17日,我院在八教樓308學術報告廳舉行新時代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論壇。副校長王衛軍出席,多所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代表100餘人參加此次論壇。論壇由研究生院院長李海萍教授主持


受邀參加此次論壇的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周宗奎教授,福建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連榕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伍新春教授,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丁道群教授等專家學者。


副校長王衛軍緻辭


王衛軍首先代表學校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專家們一直以來給予學校心理學科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并簡要介紹了學校發展曆史、發展現狀,重點彙報了我校心理學科的發展曆程。他強調,黨和政府曆來高度重視學生心理發展與學校心理教育工作,舉辦此次論壇就是以實際行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家相關部委、省委省政府相關文件,進一步推進我校心理學科的内涵建設、提高我校心理教育及研究的科學化水平。他期待各位專家能為我校特别是心理學科的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診斷把脈。


論壇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分别由周宗奎、連榕作主題報告。



周宗奎作題為“數字化環境與青少年發展”的主題報告


周宗奎作題為“數字化環境與青少年發展”的主題報告。他指出,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正逐漸改變人類的認知與行為,網絡空間是不同于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的第三空間,具有共享性、智能性和滲透性。他從人際關系、社會适應、網絡欺負、網絡偏差行為、網絡成瘾以及網絡學習等視角闡述了網絡空間對青少年發展所産生的影響,并強調媒體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是當前網絡心理學中的核心問題。最後,他從人與網絡的交互作用、控制、聯結三個視角展望了網絡進化可能帶來的方法資源和挑戰。他強調,針對互聯網對青少年成長環境和行為方式的影響,應從網絡生态建構、網絡生态補償、網絡生态優化三個方面進行應對。



連榕作題為“整合性學習:探索新的學習方式”的主題報告


連榕作題為“整合性學習:探索新的學習方式”的主題報告。他首先從我國兒童學習壓力過重導緻學習心理問題的現實出發,從改革需要、社會發展、學習變革、知識表征等維度提出當前面臨的問題。他強調,整合性學習是通過統整學習材料、高效深入地理解并掌握知識。随後,他從理論建構和實證研究兩個方面重點呈現和闡釋了整合性學習的優勢。


第二階段分别由丁道群、伍新春作主題報告。



丁道群作題為“學校心理教育中的道與術”的主題報告


丁道群作題為“學校心理教育中的道與術”的主題報告。他從什麼是“道”、什麼是“術”以及“道”與“術”的區别談起,詳細闡釋了學校心理教育的“道”與“術”的主要内容。對于如何增進“道”?他認為需要從加強學校心理教育基礎問題的思考與研究、促進學校心理教育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重視學校心理教育課程和教材建設、跳出“心育”看“心育”等方面着手。此外,他還對新時代教育變革背景下的心理教育進行了勾畫和描繪。



伍新春作題為“科學利用繪本,有效促進心理發展”的主題報告


伍新春作題為“科學利用繪本,有效促進心理發展”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兒童教育的有效方式包括成人的溫暖對待、成人的共情陪伴。他強調,繪本是最适合兒童閱讀的圖書形式,共讀繪本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成人需要有意識地和兒童一起閱讀繪本,營造溫馨的環境。他在系列繪本教育實例的基礎上,詳細解讀了成人與小孩一道閱讀繪本的要點與注意事項。


李海萍在總結性發言中指出,各位專家的報告圍繞“新時代的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展開,既有“道”的梳理、又有“術”的交流,“道”“術”兼修、知行合一,必将推進新時代的青少年心理發展和學校心理教育研究,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地落實落細。



▲我校舉辦新時代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論壇


論壇結束後,與會專家還與我校心理學系教授、博士進行深入交流,為我校心理學科發展提出了系列建設性意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