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術動态
“聽我講教育故事”之一:教育碩士生分享教育經驗
時間:2016-12-15 00:00:00

張勝男分享經驗
“我是人民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作為老師,無論在生活、學習上,都要無微不至的關愛學生。”張勝男道出了她初為人師的感受。她說:“我以數學老師的身份應聘進校,結果學校安排我當英語老師。”針對個人情況和班級特性,張勝男分享了她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策略,即讓英語成績優異的學生當組長,起模範作用,帶動班上同學積極學習,形成良好學習氛圍。
心理健康教育專業領域的黃蘇丹把心理學理論和自己五年工作經曆結合,分享了自己對班風建設與學風建設的感悟,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以及用抓學生閃光點的方法,采取适合的措施促進學生優點泛化。
“我曾在一所條件優越的學校上班。”一開場教育管理專業領域的劉莉說。随後她結合實例從校風建設和家校關系建設兩個角度分享經驗。她說:“首先,校風正,學風則正,學生也不會差;其次,在一些留守兒童家庭中,由于祖輩的過分溺愛以及對學校的期望過大,忽視的家長的責任。”
随後,學科教學(英語)專業領域的卞斐、學科教學(地理)專業領域的趙倩、小學教育專業領域吳雅婷、龍姣亦、陳帆以及學科教學(語文)專業領域的李玉姣分享了經驗。卞斐說,作為一名老師,備好第一堂課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漸磨出自己的課風與氣場。年齡雖小,但從教經驗豐富的趙倩結合在培訓機構的教學經曆,向同學們分享上課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經驗。生活經驗豐富的吳雅婷展示出了課堂“三寶”,一是堅持自備教具、教案;二是歡迎家長的挑戰,積極開設家長觀摩課;三是不怕被提問。龍姣亦則從個案談起,強調英語教學一定要給學生打好基礎,讓學生産生興趣。她建議,作為新老師要勤快、熱情。陳帆用幽默、诙諧的語言風格,向同學們分享了教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克服困難的過程。李玉姣提到,當老師,不能隻愛“優”生,也要愛“差”生,平等對待學生,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總結中,譚千保老師提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師不易,起初會經曆一個艱難期,同學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學習、準備,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據悉,第二、三場“聽我講教育故事”主題活動于本周一、周四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