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術動态

華中師範大學王學教授莅臨我院講學

 

4月12日上午,華中師範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教育研究與實驗》常務副主編王學編審做客“明湖教育論壇”,在第八教學樓308學術報告廳為我院師生帶來了題為《教育中的知識問題》的學術講座。報告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李海萍主持。

王學的報告圍繞知識問題之“灌木叢”、知識的解析、教學場景中的知識、知識問題的教育學立場、知識教育五個方面展開。他從教育理論史上的各種知識問題導入,分别闡述了知識的本質、可教性、價值、價值選擇、傳遞方式、結構、加工、控制、分配和生成問題,重點分析了知識傳遞—經驗交互碰撞所産生的場景,并強調經驗的連續性、交互性是教育得以生長的重要保證。

王學通過邏輯追問、文本援引、教學案例、中外對比等方式,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生動闡述:(1)從哲學認識論上解析知識,易過分注重知識的客觀屬性,而造成三方面的局限:忽視教育是再生産的過程、知識僅是事實的存在、知識在教育中往往具有公共知識的意義而不具有個人知識的價值。(2)從教學場景中看待知識,考慮的是知識再生産問題,知識對于教育而言,不是單一的素材、資料或符号,而是與人的生長、生成和發展相關聯的意義系統,是事實與價值的複合體,知識問題是發展性、意義性、價值性的問題,是與人的命運和幸福相關的問題。(3)對于知識問題的教育學立場,有三個基本點的遵循:人本立場、生成立場、價值立場,即強調“知識與人的相遇”“生成場景的制造”“知識德性的實現”。在此立場上對知識的理解,應朝向意義系統的轉變和生成、真善美等深層要素的關涉、公共知識的顯性化與意義化。(4)知識教育基于知識的可理解性展開,是教師引導和多元學習相結合、從接受到建構的有機過程。知識教育強調進入世界的知識,注重知識的價值性和個性化意義,以及自我感建立、思維方式的轉變。最後,王學指出,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最為飽滿、智慧、溫情的改變,教育中的知識也應具有溫度、深度和意義感。

李海萍在小結中回顧了王學編審報告的主要内容和觀點。他認為王學編審的報告既闡釋了“知識的知識”——元知識的問題,又論述了“知識的教育”——教育的問題,文字考究、講述風趣、深入淺出,為我們理解知識及其教育上了深刻的一課。

文/劉佳慧

圖/胡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