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術動态
我院舉辦“社會變遷、學生發展與教科書”國際論壇
時間:2018-11-11 00:00:00

11月9日,我院在八教308學術報告廳舉辦“社會變遷、學生發展與教科書”國際論壇。海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李森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學、教育部浙江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教科書研究中心主任劉正偉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科土屋洋準教授、台北市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張芬芬教授,台灣教育大學方志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基礎教育教材研究院院長石鷗教授及我校副校長陳安華教授出席會議。
論壇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書記李炳煌教授主持,陳安華緻歡迎辭。
陳安華代表學校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專家們一直以來給予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并簡要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他指出,教材建設是基礎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教材研究是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領域。為促進新時代教科書研究深入發展,推動教科書研究向國際化、高水平邁進,我校積極适應國家加強教材建設的新趨勢和新要求,特舉辦本次“社會變遷、學生發展與教科書”國際論壇。我校将以此為契機,廣納真知灼見、廣聚學術資源、廣交學術人才,開闊視野、增進友誼、開拓創新,為學術研究、學科發展和國際合作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徑,與同行專家學者一道,共同為基礎教育教科書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論壇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書記李炳煌教授主持,陳安華緻歡迎辭。
陳安華代表學校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專家們一直以來給予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并簡要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他指出,教材建設是基礎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教材研究是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領域。為促進新時代教科書研究深入發展,推動教科書研究向國際化、高水平邁進,我校積極适應國家加強教材建設的新趨勢和新要求,特舉辦本次“社會變遷、學生發展與教科書”國際論壇。我校将以此為契機,廣納真知灼見、廣聚學術資源、廣交學術人才,開闊視野、增進友誼、開拓創新,為學術研究、學科發展和國際合作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徑,與同行專家學者一道,共同為基礎教育教科書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第二階段由浙江大學劉正偉教授主持,海南師範大學李森教授、台灣教育大學方志華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土屋洋準教授分别作學術報告。
李森報告的主題為“論社會變遷中的教科書結構調整與變化”。他首先對教科書的概念和發展曆程進行梳理,從曆史的角度将教科書的結構變遷分為學科邏輯結構、心理結構、教學結構三類,繼而以小學語文教科書的選材和結構為例,深入分析當前教科書存在的問題,暢談未來理想教科書結構的雛形,并提出如何通過結構調整推進教科書不斷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方志華報告的主題是“教科書與現實間的互映——‘梅樹飄香’開展的考察”。她主要圍繞李梅樹先生對台灣教科書的影響展開,首先從研究動機、研究旨趣、研究範圍等方面對“梅樹飄香”的考察進行簡單介紹,對台灣教科書的曆史變遷進行整體回顧,随後圍繞李梅樹先生的生平事迹闡述其在台灣教科書改革變遷中的曆史作用,最後以語文教科書為例,對李梅樹先生的影響作出高度評價。
土屋洋報告的主題是“清末曆史教科書研究”。他主要基于社會文化背景對近代中日兩國曆史教科書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等方面的交融性和差異性進行比較,期間,還通過豐富的圖片史料充分展現了東洋曆史教科書基本的發展脈絡和演進曆程。
李森報告的主題為“論社會變遷中的教科書結構調整與變化”。他首先對教科書的概念和發展曆程進行梳理,從曆史的角度将教科書的結構變遷分為學科邏輯結構、心理結構、教學結構三類,繼而以小學語文教科書的選材和結構為例,深入分析當前教科書存在的問題,暢談未來理想教科書結構的雛形,并提出如何通過結構調整推進教科書不斷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方志華報告的主題是“教科書與現實間的互映——‘梅樹飄香’開展的考察”。她主要圍繞李梅樹先生對台灣教科書的影響展開,首先從研究動機、研究旨趣、研究範圍等方面對“梅樹飄香”的考察進行簡單介紹,對台灣教科書的曆史變遷進行整體回顧,随後圍繞李梅樹先生的生平事迹闡述其在台灣教科書改革變遷中的曆史作用,最後以語文教科書為例,對李梅樹先生的影響作出高度評價。
土屋洋報告的主題是“清末曆史教科書研究”。他主要基于社會文化背景對近代中日兩國曆史教科書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等方面的交融性和差異性進行比較,期間,還通過豐富的圖片史料充分展現了東洋曆史教科書基本的發展脈絡和演進曆程。

第三階段由海南師範大學李森教授主持,首都師範大學石鷗教授、台北市立大學張芬芬教授、浙江大學劉正偉教授分别作學術報告。
石鷗報告的主題是“改革開放40年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成就、問題與應對”。他首先對我國教科書的發展曆程進行整體回顧,就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教科書的發展歸納總結出十大成就。他指出,總體而言,我國教科書40年的改革發展可圈可點,但同時存在的實驗教材缺失、鄉土教材趨于消亡等問題也不可忽視。最後,他還就教科書發展中存在的四大管理滞後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張芬芬報告的主題是“台灣師培機構國小教育學程課綱分析及專書撰寫原則”。她主要從“研究設計背景”、“授課大綱的特征”、“準教科書的撰寫原則”、“三項提醒”四個方面對台灣師資培育的總體發展情況進行詳盡介紹,對台灣當前分科教材教法授課大綱的主要特征進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随之提出教科書撰寫的十大原則。
劉正偉報告的主題是“‘白話革命’與清末國文教科書改良——以林萬裡為中心考察”。他通過對林萬裡生平事迹的簡要介紹,對《國語教科書》與《女子國語教科書》兩套教科書進行了比較研究,并圍繞“統一言語”的思想内容改選、語體改造及其策略等内容開展評價。

最後,石鷗教授對本次論壇進行總結。他指出,各位專家的學術報告對教科書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重大啟迪和重要意義,并從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義等方面對各位學者的報告和本次會議的意義、影響給予了高度評價。

本次國際論壇内容豐富、視野開闊,與會專家學者與師生互動頻繁,期間知識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方法的切磋給在場師生帶來的是一場思想的盛宴和學術的大餐,在場師生均表示很受教育、深受啟發。
(文/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