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蘇丹蘭編審莅臨我院講學
時間:2021-04-13 09:50:00
4月12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報刊社蘇丹蘭編審做客“明湖教育論壇”,在第八教學樓308學術報告廳為我院師生帶來了題為《關于教育科研論文寫作的幾個問題--基于編者的視角與經驗》的學術講座。報告由校紀委書記劉宇文教授主持。
蘇丹蘭的報告首先以喬治·阿克爾洛夫投稿《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場機制》的故事引入,從四個方面對教育科研論文寫作進行了分享。她強調,寫作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要用寫作帶動學與思,讓研究與寫作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她指出,一篇好的教育科研論文具有以下七個特征:創新性、科學性、理論性、學術性、應用性、可讀性和規範性。關于“寫什麼”,她認為選題來源于閱讀、教育實踐、時代發展、專家建議和課題;要關注時代背景,關注教改新題材、新熱點,關注教育期刊的新思潮、新動态,關注學科領軍人物。關于“如何寫”,她認為要從規範化看論文寫作問題,強調題目要貼切、簡潔,宜小不宜大,要有新觀點、新角度、新問題。
最後,蘇丹蘭編審總結了八點寶貴的經驗:(1)讓閱讀與寫作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2)從模仿起步,創新就是一點點的改變;(3)關注專業雜志,學會以編輯的眼光審視剖析一篇文章;(4)恰當簡明拟定題目,邏輯新穎;(5)巧妙構思、合理布局、科學論述、規範寫作;(6)注意寫好摘要;(7)有目的地研究目标雜志,有針對性地撰稿與投稿;(8)持之以恒,永不氣餒。她鼓勵廣大同學積極投稿,努力寫出有創新的佳作。
劉宇文在小結中回顧了蘇丹蘭報告的主要内容和觀點。他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蘇編審用典型生動的案例教學,從編輯部和作者的小故事中圍繞着如何寫好一篇論文娓娓道來。他指出,蘇編審的講座是一堂生動的學術忠誠課,做學術要追求學術忠誠,要把學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學術的最高境界。他勉勵同學們寫論文不僅要學與思,更要“行”、要實踐。
文/胡芳
圖/劉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