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學術動态
從“慣性”中思考高等教育改革——廈門大學副校長邬大光教授來我院講學
時間:2016-11-18 00:00:00
![]() |
邬大光教授解讀“高等教育的慣性” |
![]() |
邬大光教授與學生互動 |
應2003网站太阳集团“明湖教育論壇”的邀請,11月17日下午,廈門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邬大光教授莅臨我院開展學術講座。講座題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慣性——兼論大學的常識》,由湖南科技大學紀委書記劉宇文教授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李海萍教授、黨委書記譚建華教授、副院長陳坤華教授、副書記王偉清教授、副院長陳慧青博士,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師代表、研究生代表及本科生代表到現場聆聽講座。
邬大光教授從“中國高等教育的慣性解讀、中國高等教育的特點、中國高等教育慣性的結論”三方面展開講解。他将教學層面與人才培養層面作為切入口,抛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改善中國高等教育的慣性,以及如何培養出能夠領導世界的人。講座開始,邬大光教授向在場學生提出了四個常識性問題,即“除了中國以外,國外高校是否有教務處;補考和重修的區别是什麼;除中國外,世界上各個高校的上課時間是否一樣;什麼叫通識教育”,從而引出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我國高校教育的特點——“高等教育的慣性”即思維的固化現象,也可稱為集體無意識現象。随後,邬大光教授結合個人參與“985”高校評估的經曆和評估工作記錄、二戰以來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數據、我國高校的“三高”(畢業率高、就業率高、分數高)現象,進一步揭示出在“思維的固化現象”對年輕人的影響。并且,通過引用“哈佛大學多次進行通識教育改革”的案例,引導在場研究生和本科生,改變我國高等教育慣性,可以從改變教育制度慣性,如大學組織的慣性、大學生讀書的慣性等方面着手,并當場與學生互動、為學生解惑。最後,邬大光教授簡單地闡述了中國高等教育的“二元結構”現象,引導在場學生思考以下問題:什麼是高等教育的短闆、什麼是大學的短闆、你所在大學的短闆是什麼。邬大光教授提出,未來将由年輕人把握,年輕人應本着“把事作對,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的原則,敢于打破固化思維模式,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為世界、國家、個人的發展開辟出一條新道路。
講座尾聲,劉宇文教授總結道:邬大光教授從慣性出發,讓在場師生真正認識高等教育的慣性,意識到高等教育的慣性的危害,并倡導年輕人敢于打破固化思維模式,創新思想、創新理念、創新行為,促使年輕人化阻力為動力,為國家、個人的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