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涵
時間:2023-01-06 09:45:00
高涵,女,漢族,1981年6月生,湖南永州人,中共黨員。2016年教育生态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18年進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現代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全國教育效能學會副秘書長,長沙市楚天與職業心理研究院院長助理。
近年來,主要從事職業教育與教育生态研究。先後主持或參與了國家級課題6項,省部級課題10項,其它課題多項,出版著作4部,教材2部,在《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多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發表學術文章3篇。3項成果被評為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成果被評為省級教育學成果特等獎、3項成果被評為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成果被評為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指導廣州輕工技師學院、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海南工業技師學院、海南華僑商業學校、湖南陶瓷技師學院、雲南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中山技師學院、坦洲理工學院、懷化職業技術學院、長沙市汽車工業學校、祁陽職業中專等全國40多所職業學交的戰略規劃、學校文化、專業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工作。
主要教授課程:教育科研方法;職教概論;人文社會科學概論
主要研究領域:職業教育;教育生态
聯系方式:33936777@qq.com
一、學術成果
(一)學術著作與教材
1. 《孤獨的技藝——絕技絕活之教育傳承生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2. 《大學班級生态管理--轉型時期成功班主任新理念》,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3.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概念、範疇與邏輯》,人民出版社,2018年。
4. 《鄉村卓越職教師資培育導論——“3D”模式理論與範式》,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5. 《職業教育管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6. 《績效管理》(教材),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7. 《人員素質測評》(教材),湖南科技出版社,2019年。
(二)主要論文
1. “教育科研評價研究“中國化”檢視: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與實驗》(CSSCI源刊),2020年第1期。
2. ““四因共振”生态模式:高技能人才絕技絕活之教育傳承”,《高等工程教育研究》(CSSCI源刊),2019年第1期。
3.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檢視與重構”,《教育研究》(CSSCI源刊),2017年第11期。
4.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範疇體系初探”,《大學教育科學》(CSSCI源刊),2016年第5期。
5. “關于教育生态學學科發展的思考”,《教育研究與實驗》(CSSCI源刊),2014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全文轉載。
6. “信息化時代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初探”,《中國高教研究》(CSSCI源刊),2013年第9期。
7. “教育生态學的曆史演進與學科定位”,《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擴展版),2014年第1期。
8. “生态本位:新時代教育科研評價的價值取向”,《當代教育論壇》(北大核心),2021年第1期。
9. “鄉村卓越中職教師師範素質及其養成機制探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北大核心),2016年第2期。
10. “鄉村卓越職教師資培養模式初探”,《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北大核心),2016年第6期。
11. “現代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生态模式初探”,《職教論壇》(北大核心),2014年第19期。
12. “我國職業技術傳承的研究熱點透視與展望——基于CNKI的文獻統計分析”,《職教論壇》(北大核心),2014年第7期。
13. “職業能力培養與個體幸福——職業幸福觀視野下的職業教育反思”,《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北大核心),2012年第7期。
14. “職業态度與職業能力的關系之辨——基于文化價值觀視域下的審思”,《職教論壇》(北大核心),2011年第19期。
15. “職業态度與職業能力的關系之辨——基于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的分析”,《職業技術教育》(北大核心),2010年第13期。
16.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科研評價研究:現狀、熱點及趨勢”,《大學(研究版)》,2020年第5期。
17. “新時代鄉村卓越工匠之師素質結構及提升路徑”,《嶽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
18. “非物質文化遺産校園傳承人身份認同研究的調查分析”,《職業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19. “農村手工藝代際傳承的職業教育發展對策——以湘西土家織錦技藝為例”,《職業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20. “"技藝道"一體:鄉村卓越職教師資素質特征”,《江蘇教育》,2017年第52期。
21. “職業院校責任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實踐路徑——以海南省工業學校為例”,《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第8期。
22. “現代技工教育文化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廣東省湛江市高級技工學校為例”,《職教通訊》,2014年第22期。
23. “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現狀分析——基于廣東省旅遊職業技術學校調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24. “産教融合視角下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路徑研究”,《職業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25. “論職業教育生态技術環境”,《職教通訊》,2013年第25期。
26. “湖南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狀及關鍵影響因子分析”,《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第8期。
27.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狀的調研——以湖南省幾所高校為例”,《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年第3期。
(三)報刊文章
1.“如何培養“濃鄉型”中職教師”,《光明日報》2016年6月7日第15版。
2.“鄉村職教師資建設的“五難”與“五解””,《中國教育報》,2016年3月29日。
3.“鄉村職業教育呼喚"濃鄉型"教師”,《中國教育報》,2015年12月18日。
二、主持或參與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全面鄉村振興下技能權威人才的精準培育機制研究”(項目編号:BJA220242,在研)
2.國家社科基金“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概念、範疇與邏輯”(項目編号:BJA130096,已結題);
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生态視域下技能人才絕技絕活傳承模式研究”(項目編号:14YJC880012,已結題);
4.教育部公益基金項目:教育科研成果的質量評價及案例研究(項目編号:GYF12018001,已結題)
5.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鄉村卓越工匠之師成長規律及其養成路徑”(項目編号:19YBA197,在研);
6.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教育科研成果質量評價指标體系研究”(項目編号:XJK19BJG002,結題);
7.湖南省教改項目“大學生學科競賽資源普惠性轉化與教學應用研究”(項目編号:HNJG-2022-0761,在研)
8.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湖南農村手藝代際傳承研究-基于教育生态視角”(項目編号:14YBA204,已結題);
9.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及提升途徑”(已結題);
10.教育廳項目“高職學生核心能力的缺失及其培養體系研究”(項目編号:11QN55,已結題);
11.人才項目“手藝扶弱的職業教育支持體系研究”(項目編号:,已結題);
12.共青團湖南省委科研項目“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高校團幹部工作執行力研究”(項目編号:09B05,已結題)。
13.橫向項目“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幸福教育研究”(已結題)。
14.橫向項目“國家示範學校辦學模式”(已結題)。
15.橫向項目“廣東對外貿易職院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研修項目”(已結題)
16.橫向項目“廣州市輕工高級技工學校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構建與實踐”(已結題)
17:橫向項目“湖南汽車工業學校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在研)
18:橫向項目“湖南懷化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在研)
19:橫向項目“藍山職業中專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在研)
三、主要獲獎
1.2022年,《普惠型“賽育”模式的理論構建與實踐》獲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排第四。
2.2020年,《民族技藝“四因共振”職業教育傳承生态模式建構與實踐》獲民族教育省級教育學成果獎三等獎,排第一;
3.2020年,《鄉村卓越職教師資培育導論》獲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排第三;
4.2019年,《鄉村工匠之師“全息共振”培養模式》獲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第三;
5. 2017年,《職業教育管理學》獲湖南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第二;
6. 2017年,《培育鄉村卓越職教師資協同機制創新實踐》獲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排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