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專業本科教學質量标準
時間:2017-11-22 00:00:00
1. 培養目标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全面、實踐能力卓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紮實的教育學科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和科研實踐能力,能在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等從事教學、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複合型和創新型人才。2. 畢業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A 政治思想道德素質
A1 具有正确的社會與人生價值觀
A2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個人修養
A3 具有健全人格與良好的職業道德
B 通識素養
B1具有濃厚的人文素養與情懷
B2 具有廣闊學識視野和信息技術能力
C 教育知識與能力
C1 具有紮實的教育專業基礎知識
C2掌握必須的心理科學知識
D 學科知識與能力
D1 具備從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知識與能力
D2具備從事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知識與能力
D3 具備從事小學英語、科學學科教學的知識與能力
E 管理學知識與能力
E1初步掌握學校管理學知識與能力
E2初步發展起家校合作的能力
F 教育教學技能與教育研究能力
F1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技能及設計能力
F2初步具備學校教育研究能力
3. 課程體系
本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必須課程與選修課程)和通識課程四大模塊。3.1 課程設置
3.1.1 公共基礎課程
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和表達實踐能力;第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及相關的體育專項技能;第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主要包括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第四,其他相關的課程,包括創新創業課程、軍事理論技術、社會實踐、勞動等,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社會适應方面的能力和公民素養等。3.1.2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原理、心理學導論、發展心理學、中外教育史、普通話理論與實踐等課程,主要夯實學生的寬厚基礎,培養學生在教育學、心理學兩個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素養,以及教師教育基本技能和素養。專業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教育學領域的一些主幹課程和小學教育學科方向的一些主幹課程,教育學領域的主幹課程包括教育哲學、學校管理學、教育倫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政策與法規、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方向的主幹課程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小學語文教學論、小學數學教學論、小學英語教學論、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論、自然科學基礎等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寬厚的教育學基礎知識,對教育學學科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并具有從事小學各學科方向教育教學的基礎知識和能力。
3.1.3通識教育課程
由學生在學校教務管理系統裡提供的公共選修課中自主選修,主要側重于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領域。3.2 實踐環節
3.2.1 實驗
實驗主要集中在心理學導論、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中,主要讓學生掌握心理學領域的一些現象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一些實踐技能。3.2.2 見習和實習
本專業的教育見習安排在第5學期,主要到小學了解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教育實習安排在第7學期,集中或分散到小學進行為期8周的教育實習,主要培養學生綜合性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3.2.3 教師技能集中訓練
本專業的教師技能集中訓練環節包括教師語言集中訓練、教師書畫技能集中訓練、三筆字與簡筆畫、教師技能綜合訓練、舞蹈與形體訓練等環節,通過專項訓練逐漸走向綜合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教師綜合技能。3.2.4 創新訓練
主要由學校創新創業訓練中心根據國家對大學生提出的一些關于創新創業的具體要求,組織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培養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實踐能力。3.2.5畢業設計(論文)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搜集資料、研究設計、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與研究能力。(1)選題
要求學生根據四年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在實習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一人一題。
畢業論文的内容應與學生的專業方向一緻,選題應以小學教育過程中的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為主。
(2)指導
畢業論文由專業教師指導,每位教師同年度指導的學生人數不超過10人。教師應在論題選擇、資料收集、論點确立、問題分析、論文撰寫等方面給予學生充分指導。
(3)保障機制
學校制定了畢業論文的寫作規範以及與畢業要求相适應的标準和檢查保障機制。畢業設計(論文)累計時間一般不少于14周。
4 師資隊伍
(1)專任教師隊伍的年齡、學曆、學位、職稱、學緣結構合理,擁有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帶頭人,以及一定數量的骨幹教師,并形成穩定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達到教育部的相關要求,生師比不高于18:1。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獲得者教師比例達到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方案所要求的标準,并通過培養不斷提高。(2)本專業教師應具備高尚的師德、較為深厚的學術素養、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強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有一定的外語水平,有穩定的科研方向,承擔一定數量和較高層次的科研課題,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聘請基礎教育一線的專家教師擔任兼職教師;教師隊伍中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曆或跨學科教育背景。作為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師,應該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曆史,把握國内外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沿與趨勢,并且能夠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積極開展新環境、新形勢下的探究性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混合式教學、團隊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和模式。
(3)有合理可行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為教師進修、從事學術交流活動提供支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培養;鼓勵專業教師積極開展國際化的學術交流。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工作環境和條件,尤其是體現學科特色和滿足學科教學及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信息化環境,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學術研究與交流,參與社會服務,進行積極自主的專業發展等。使教師明确其在教學質量提升過程中的責任,不斷改進工作,滿足專業教育不斷發展的要求。
5 支持條件
(1)小學教育專業的基本辦學條件參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标(試行)》(教發[ 2004] 2号)規定的綜合類和師範類院校的合格标準執行,并符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教高[ 2012] 9号)相關要求。(2)實驗技術人員數量充足,實驗室及設備在數量和功能上滿足實驗及實踐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維護、更新及開放機制,使得學生能夠方便地使用。
(3)本專業必須有滿足教學需要、相對穩定的專業實踐基地。根據地方特色和我校小學教育的學科特色和學生的就業去向,與相關教育機構、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見習和實習、實踐基地,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4)計算機、網絡、圖書資料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科研的需要,且管理規範,共享度高。
(5)教學經費有保障,能滿足專業教學、建設、發展的需要。每年正常的教學經費主要用于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的維護與更新、專業見習和實習、圖書資料添置、相關的教學技能競賽等。生均教學經費不低于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的标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