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本科教育» 實驗教學» 中心概況

2003网站太阳集团實踐教學體系


一、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依據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必須以學院人才培養類型定位與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将學院人才培養規格定位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既符合國家教育部的精神,又符合地方和區域社會的發展需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争力;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方案,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總體規劃,它既體現了國家對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标和規格要求,也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結合辦學實際和培養目标定位,學院不斷完善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從2006年開始先後編制了10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6年下半年,學院以2017年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通過半年實踐的調查研究,撰寫了《2003网站太阳集团2017年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意見》,編制了最新的培養方案(2017版)。

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路

按照“重在素質、面向應用、系統發展”的建設思路,着力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内容體系。“重在素質”就是加強我院學生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教育,使學生具備正确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同時引導學生根據職業意向和自身特點,從根本上提高專業素質;面向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應用型能力的培養;“系統發展”就是綜合應用素質教育、自主教育、全過程教育等現代教育思想,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全面協調的發展。

三、“三層次四模塊”實踐教學體系的架構

學院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要突出高層次的個性特征與功能,必須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而且實踐教學還應包涵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廣泛的讨論與研究,進一步鞏固了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構建了“三層次四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三層次”包括基礎知識與技能層次、專業技能層次、創新技能層次,三個層次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例外的情況。基礎知識與技能層次強調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及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專業技能層次強調培養學生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創新技能層次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專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某一層次培養目标實現了,就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培養目标成為驅使實踐教學的動力。

“四模塊”主要指:課堂實踐教學模塊(教學觀摩、課堂讨論、模拟操作等)、實驗教學模塊(基礎實驗、提高型實驗、創新型實驗等)、專業實踐教學模塊(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與設計等)、社會實踐模塊(社會調查、創業設計、社團活動、創研究性學習等)。不同模塊在用型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同功能,且在文理科學生培養中側重點不一,例如文科重視基礎實驗教學、理科則重視提高與創新型實驗,文科重視畢業論文的撰寫、理科則重視畢業設計。

四、學院實踐教學實施的路徑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貫穿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學院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優化課程體系,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夯實實踐教學平台,對學生學習期間實踐教學進行統籌安排,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保證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強化實踐教學制度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到實踐教學有章可循,學校先後出台了《湖南科技大學創新學分與技能學分管理辦法》《湖南科技大學實驗教學工作規程》《湖南科技大學學生實驗守則》《湖南科技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湖南科技大學實習工作管理細則》《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學科研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試行)》《2003网站太阳集团儀器設備、實驗場地計劃外使用的若幹規定(試行)》《2003网站太阳集团資料室管理及文獻借閱若幹規定(試行)》《湖南科技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要求與撰寫規範》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與辦法。

在實踐中,明确了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各類實習、訓練、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及以集中實踐環節形式開設獨立設置的實踐課程等。同時,積極實施創新學分與技能學分制,即學生參加創新活動和技能活動,每獲得一定量的創新學分或技能學分可免修一定學分的公共選修課。通過此,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科學實驗基本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

為了保證實踐教學制度落到實處,我們不斷構建良性運行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一是堅持開展期中教學檢查制度;二是建立了由學院領導、各系領導、專業督導組負責的聽課制度;三是建立了由學院各系部負責的學生座談制度。

(二)優化課程體系,凸顯社會需求與專業特色

課程體系設置的科學與否,決定着人才培養目标能否實現。在培養方案制定中,我們不斷優化全院本科生課程體系,主要按照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公共選修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五大模塊進行設置。同時,專業課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結合産業、行業特點以及人才市場預測精心設計,體現了教學内容精簡優化,實現了課程規格小型化和課程結構模塊化,突出因材施教的個性化選擇和專業特色。總體來說,設置的課程體系既有“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本科人才的一般要求,又突出了能實踐、懂管理、會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特點。

(三)注重實驗與實習基地建設,夯實實踐教學平台

實驗與實習基地建設,是進行實踐教學的根本保障,是學院實現辦學目标的需要,也是學校與社會、企業互動的需要。我們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依托學校相關資源,通過學院與母體的優勢互補以及學院的内涵發展,打造三個平台,即實驗教學平台—國家、省、校中心和系實驗室;實習教學平台—校内、校外實習基地;創新試驗平台—專門或綜合性的各類大賽。

學院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現代教師技能訓練中心”“教師教育研究與實訓基地”等專業實驗室,擁有湖南省首家“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擁有湖南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建設項目“湖南科技大學教師教育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湖南科技大學教師教育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人工智能+’師範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湖南省教育學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實驗教學中心下建有ERPs腦電實驗室、鋼琴房、教育人工智能實訓室、教育攝影實訓室、教育視頻創作實訓室、近紅外光學腦成像實驗室、書畫技能訓練室、數字化學習環境搭建實訓室、數字化學習資源開發實訓室、心理咨詢室、微格教室、微課錄制實訓室、現代遠程互動教學平台、心理測評室、心理物理操作實驗室、形體訓練室、虛拟現實教育應用實訓室、虛拟演播實訓室、音頻技術實訓室、智能化學習資源創作實訓室等34間專業實驗室。

學院本着“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對實習基地建設和實習工作統籌規劃,加強管理,健全制度,規範建設,逐步擴大實習基地數量,不斷提高實習基地建設質量,其中“教師教育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等獲批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建設項目,這些基地和項目的建設在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有三下鄉活動(社會調研、義務支教、留守兒童慷呵護、科技支農等),學術科技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設計大賽、科技講座等),社團文化藝術節(求職大賽、演講比賽、教師模拟招聘會暨簡曆設計大賽、創意作品大賽、教學技能大賽等)。學院通過這些平台,着力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專業技能及動手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素質修養,培養适應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四)重視課程與教材建設,拓展實踐教學資源

學院課程建設,在教學改革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學院不僅要重視理論課程建設,更要重視實踐課程建設。在課程建設中,學院主要遵循以先進的教學内容與方法為核心、以現代化的信息手段為平台、以形成“雙師型”教學團隊為前提,有效實現課程建設的高質量、高實用性的目标,努力打造精品課程。其中,《現代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為湖南省精品課程,《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心理教育與輔導項目實踐》為湖南省一流本科課程,《教育研究方法》教學團隊為湖南省研究生優秀教學團隊。在教材建設中,學院一方面注意優秀教材的遴選,另一方面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校内外實踐教學的實際,編寫與之相适應的實踐課程教材或實踐教學指導書出版了《現代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等教材,《現代教育技術》和《三維動畫制作》等2門課程設計并錄制了微課上傳到湖南省微課網,并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實踐教學水平

實踐教學教師通過現場指導、實驗示範等将新知識、新技術與生産、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就業适應能力。因此,實踐教學教師不僅要具備雄厚的理論基礎,擅長專業理論課講授,而且要具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和較強的科研能力,能熟練的指導生産實踐與實習操作。為了适應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我們一方面注重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另一方面注重實踐教師的聘用工作,努力構建三層梯隊的教師隊伍。并通過教學研讨會、聽課、教學技能比賽等形式,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經驗交流,促進教師間互通有無、優勢互補,以提高教師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