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本科教育» 培養方案

2020年版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

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

Primary Education

專業代碼:040107

執 筆 人:夏永庚

審 核 人:陳京軍

一、專業簡介

小學教育專業始創于1999年,是湖南科技大學特色專業,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逐漸形成了以全科教師培養為基礎,分語文與社會、數學與科學兩個專業方向培養人才的模式,立足于培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的基礎知識、良好的教育理論素養和過硬的教學基本技能型小學教師在培養理念上,堅持立足于教育學基本理論素養的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教育學意識和較強的教育研究能力,為學生專業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培養方式上,堅持U-S合作培養小學教師的理念,大學教師和小學專業教師一起承擔某些專業課程的教學,将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有機結合,課堂聽課和實踐觀摩深度融合,着力于培養理論知識深厚、實踐能力卓越的小學專任教師。

二、培養目标

2.1目标定位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學生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積極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學科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紮實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基礎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積極的專業發展意識,能夠主教小學語文、數學學科,兼教小學英語、科學、道德與法制等多學科成為具有卓越教師潛質的小學教育工作者。

2.2目标内涵

2.2.1熱愛教育事業,富有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

2.2.2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掌握小學教育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夠勝任小學多個科目的教學工作具有相應的課程開發與教學創新能力

2.2.3具有良好的班級管理能力和綜合育人能力;

2.2.4具備良好的小學科技教育(STEM)能力;

2.2.5具備良好的基礎教育教學問題研究能力;

2.2.6具有積極的教師專業發展意識。

三、培養要求

依據國家《小學教師專業标準(試行)》、《教師教育課程标準(試行)》和專業培養目标,并結合當代小學教育的實際需要和發展趨勢,制定本專業培養标準。

3.1師德規範

3.1.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并努力傳承實事求是精神,積極弘揚湖湘紅色文化。

3.1.2以立德樹人為己任,擁護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具有依法執教意識,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3.2教育情懷

3.2.1具有從教意願,認同小學教師工作的專業性和職業價值,熱愛小學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價值觀。

3.2.2具有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尊重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事業心,工作細心、耐心,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3.3學科素養

3.3.1具有廣博的人文知識和深厚的科學素養,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能夠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辦公和教學,較為全面地掌握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與理論,具有一定的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與技能。

3.3.2掌握小學語文、小學數學等主教學科相關學科漢語言文學、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漢語言文學、數學的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和方法論。

3.3.3語文與社會選修方向的學生還應掌握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育教學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社會學、道德與法制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數學與科學選修方向的學生則應重點學習小學STEM教育(科學、工程、技術、數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夠整合并開展小學STEM科學實驗與制作。

3.3.4了解所教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了解小學語文、數學、科學、品德等課程與小學生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的聯系;能夠進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3.4教學能力

3.4.1通過全方位的小學多學科教學設計與實施技能訓練,掌握紮實的教學基本技能,能夠依據所教學科課程标準,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運用學科教學知識和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

3.4.2通過全過程的教育見習、教育實習以及教育研習獲得教學體驗、教育研究體驗,具備初步的上崗教學能力,具備初步的教學研究能力。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夠引導小學生體驗學習樂趣,培養小學生的廣泛興趣、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指導小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3.5班級指導

3.5.1具有德育為先的班級管理理念,掌握班級管理、組織與建設的工作規律和基本方法。

3.5.2能夠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掌握班主任工作要求與規範,能夠參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獲得積極體驗。

3.6綜合育人

3.6.1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及需要特殊關懷的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行為特點,掌握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保護和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3.6.2理解小學語文、數學、科學、品德等科目的育人價值,能夠結合學科教學培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了解學校文化和教育活動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參與組織主題教育、少先隊活動和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3.7學會反思

3.7.1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了解國内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動态,職後堅持專業學習和提高教育教學技能,能夠适應時代和教育發展需求,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發展。

3.7.2基本通曉國内外教育基本理論和著名教育家的核心教育思想,基本掌握教育科學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質性研究方法,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針對基礎教育中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反思性、創新性研究。

3.8溝通合作

3.8.1理解小學教育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共生作用,具有教育教學、組織管理以及科學研究的團隊協作精神。

3.8.2掌握人際溝通合作技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事關系,能與家長、社區進行有效的溝通、合作,構建育人合力。具有在課程學習、技能訓練、項目研究以及教育實習實踐等方面的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體驗。

、主幹學科

教育學;心理學;漢語言文學;數學;

五、修業年限

3-6

六、授予學位

教育學學士學位

七、專業方向設置

專業主要設兩個專業方向:語文與社會方向、數學與科學方向,在全面發展基礎上,培養能夠主教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師,并能兼及任教其他學科。

八、學時與學分分布及要求

(一)學時與學分分布

學時分課程教學學時和集中實踐環節教學周部分,分别見表1~2

1 課程教學學時與學分分布表

專業方向

類别

公共基礎課

學科基礎課

專業教育課

通識教育課

課内合計①

學位課

必修

必修

必修

選修

選修

必修

語文與社會方向

學時

698

784.0

688

240

176

2586

992

學分

32

46

33

15

12.0

138.0

59.5

數學與科學方向

學時

698

784.0

688

240

176

2586

992

學分

32

46

33

15

12.0

138.0

59.5

2 集中實踐環節教學周與學分分布表

專業方向

類别

公共基礎課

學科基礎課

專業教育課

合計②

必修

必修

必修

選修

語文與社會方向

周數

6

0

29.0

0

35.0

學分

1

0

21.0

0

22.0

數學與科學方向

周數

6

0

29.0

0

35.0

學分

1

0

21.0

0

22.0

(二)應完成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必須修滿160.0學分方可畢業,其中必修133學分,選修27學分(含通識教育課程12學分)。

九、培養方案進程安排

(一)培養方案進程總表(見附表1

(二)培養方案進程表(見附表2附表3

(三)學位課程設置表(見附表4

十、課程設置與“五育”的對應關系矩陣(見附表5

十一、課程設置與畢業要求的對應關系矩陣(見附表6

十二、雙學位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見附表7

十三、輔修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見附表8


TOP